二十八、反败为胜-第2/3页

加入书签
    且说吴璘在赵构的威逼之下,一路冒进杀到了太原城下,面对着坚固的太原城久攻不下,还被金人的骑兵切断了后路,顿时大败。

    好在吴璘不愧为当世名将,看似一路溃退,实则尽最大的努力保住了过半主力渡过了黄河。

    能保证不全军覆没,已然是大功一件。

    金军追到了风陵渡并没有急着过黄河,金人也知道过了黄河自己胜算不大,到时候再被吴璘反攻一波,反倒得不偿失。

    可正当金人打算回师之际,他们也被人切了后路。

    切他们后路的不是别人,正是岳云。

    话说岳云自从离开了大名府,一路紧赶慢赶来到了上党,便得到了吴璘与金人大战的情报。

    凭借敏锐的嗅觉,岳云精准地握住了金军的七寸,一边将追击的金军牢牢地钉在了河东(山西临汾),一边迅速传信与吴璘,邀请吴璘跟他两面夹击金军,争取打个大胜仗,一举全歼金人,进而收复大半个山西。

    只可惜吴璘在山西大地上来回奔波了两趟,早已疲惫不堪。别说进攻金人,能站稳了把气喘匀就不错了。

    没有吴璘的配合,岳云筹划的一场大胜最终落了空。

    岳云来上党是防守的,没有多少骑兵。用步兵包围骑兵,除非极端特殊的地形,否则只能是个笑话。

    狠狠地咬了金人几口,最终还是没能吃掉金军,被金军跳出了包围圈,逃回了太原。

    岳云干脆就在河东休整,等吴璘部跟上来之后,重新朝着太原城挺近,将太原城团团围住。

    这一次,宋军有所依仗,决心要吃掉太原城中的金军。

    ……

    听信使汇报完了战况,满朝文武皆弹冠相庆。

    坐在御街之下的赵构懊悔不已,如果他能再镇定一些,再坚持一会不失态,抗金意志再坚决一点点,只需要多等一炷香功夫,就能等来这个捷报。

    有这份捷报在手,他赵构依然有雄心壮志去抗金,绝不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只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失去的,便永远失去了。

    或许赵构该庆幸,他皇位虽然丢了,性命却还在,并且还有半生富贵生活等着他享受。

    假如问一问李申之的愿望,他一定更羡慕退位之后赵构的生活。

    现在的形势一片大好,该新的君臣班子拿出新举措了。

    范同此时再度挺身而出,奏道:“官家,有赖吴帅和岳帅,如今前线形势大好。可围困太原城乃是一步险棋。为避免胜而复败的前车之鉴,前线战事该如何定夺,还请官家示下。”

    范同这个人是很聪明的,就是格局太小。想要用好这种人,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

    有李申之画下的大饼在面前,范同竟然展现出了一丝名臣之风。

    赵昚也颇有一副明君之相,并没有急着回答范同的问题,而是指向了韩世忠:“韩爱卿有何良策,不妨说说。”

    打仗的事,当然要问知兵之人。朝堂上这群不知兵的相公们,他们的决策只会给前线的将士们添乱。

    仗该不该打,打到什么程度,是相公们决定的事情。

    但是仗怎么打,必须由将帅们作主,容不得别人插半句嘴。

    这个道理是李申之灌输给赵昚的,赵昚觉得很有道理。

    韩世忠环顾朝堂一周,自诩满朝臣工论武功他当数第一,便奏道:“回官家,岳云乃是从大名府出发,他的行动必然和大名府的动向相呼应,当务之急应当先与大名府、应天府取得联络,同进同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