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宋最牛知县

加入书签


  却说李申之护送着二圣南下,将烂棺材和半死不活的万俟卨留在了路边。

  贵人们散去之后,李铁牛这种低阶军官才有资格凑上前来。

  “大舅哥,这鸟厮的尸首怎么办?是扔河里,还是就地掩埋?”李铁牛撸起袖子,作势就要开始干活。

  张牧之目送着车队远去,深吸了一口气,踌躇满志地望着北面,说道:“正发愁筑城没有打生桩的,这么高等级的官人倒也合适,就埋到城墙根儿去吧。”

  古人筑城之前,往往会在城墙根上埋个死刑犯,叫作打生桩。

  现代人修个新建筑,都喜欢搞一个“奠基仪式”,就是这种残忍活祭的衍生。只不过随着文明的发展,把活人逐渐换成了石碑。

  自古拿奴隶、死刑犯、甚至是小孩子活祭的都屡见不鲜,唯独拿当朝在职的五品大员打生桩的,恐怕也只有这一遭了。

  岳银瓶打的那一枪并没有贯穿心脏,万俟卨依然在轻微地喘着气。

  李铁牛领着人趁热乎,赶紧把万俟卨抬进了原本装着赵佶的烂棺材,放回了马车之上,一路飞奔地朝着墙桩而去。

  ……

  护送二圣的队伍一路南下,不两日便回到了应天府。

  李申之离开应天府没几天,却发生了许多事情。

  首先是报名参考的人挤爆了考场,张浚临时决定新增了几场考试,招募人数比之前预计的多出了五六倍。

  另一个是求职当教书先生的人,以及前来应天府书院入学的人,同样非常之多。

  这些事情自由张浚领着人去安排,不劳李申之费心。

  然而应天府来的一个贵客,却非李申之亲自接待不可。

  冯益回来了。

  不知不觉过去了几个月,冯益竟然一路找到了香料群岛,满载而归。

  只不过他没有从泉州上岸,而是“不小心”被风吹得偏离了航线,一路北上到了海州才上岸。

  海州的李宝跟李申之关系很好,冯益在李宝的地盘上被款待,而冯益也很识趣,整箱整箱地把香料送给了李宝。

  在这个香料价比黄金的时代,冯益送出去的都是好大人情。

  于是李宝也跟着投桃报李,派兵马一路护送冯益西去应天府。

  “申之!”冯益见到李申之的时候,满脸的激动。

  “冯公!”李申之激动地握住冯益的手,心中又何尝不是激荡不已。

  两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心中却是各有各的想法。

  冯益感激李申之将如此巨大的发财机会送给了他,那香料群岛上遍地都是香料,换句话说,遍地是黄金,要多少有多少,众人只恨自己开去的船太少,吨位太小,又只恨自己为什么每天要吃那么多的干粮,喝那么多的淡水,以至于无法节省出更多的空间储存香料。

  而李申之所激动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开启,那是一个比冯益所想象的财富还要多出千倍万倍,甚至千万倍的财富。

  冯益说道:“拢共出去了十艘船,回来八艘。本公给你算两船的干股,如何?”

  李申之倒是不怎么在乎这些,他只在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大量水手的培养。

  冯益见李申之仿佛不为所动,还以为李申之对这样的分配方案不满意,苦着脸解释道:“兄弟莫要嫌少。这次虽然声势浩大,但入股的东家也多。实不瞒兄弟,老哥哥我也只能分得一船货,剩下的货都有主了。”

  李申之拍了拍冯益的手背,说道:“冯公误会了,能回来就好,能回来就好!走,今天给冯公摆庆功宴。”

  一句庆功宴,让冯益憋在心中的酸苦释放出来,仿佛一路之上所有的痛苦都是值得的,大笑一声,说道:“胡虏血,不醉不休!”

  “胡虏血,不醉不休!”李申之也觉得,今天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当得起一场不醉不休的庆祝。

  二人正准备进县衙,忽然冯益眼睛瞥到了旁边的马车,不像是应天府自己造的马车,便疑心还有什么客人。

  冯益指着那马车问道:“兄弟,那马车是何人之物?”

  李申之回头看了一眼,见说得是二圣,便打着哈哈道:“没啥,那是韦后和赵桓的马车。”

  “哦,赵桓啊,听上去有些耳熟。”冯益若有所思地跟李申之朝县衙内走去,念叨着:“何不请来一同赴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