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四、各回各家

加入书签


  宋金的仗打完了,和谈也暂时落下了帷幕,看似该尘埃落定了,客应天府上下却变得更加地忙碌起来。

  先说宋金两国使团,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金人使团马不停蹄地返回了燕京,与金主完颜亶交差。

  连带着,完颜亮和宇文虚中也跟着使团返回了燕京,并没有被带到开封府继续关押。

  对于金人耍的这种小聪明,李申之只当没看见。

  当初宇文虚中的赎金给了,完颜亮的赎金还没给呢。

  宋国使团却没有直接返回临安府,而是在赵鼎的带领下,前往了开封府。

  在出发之前,饶是赵鼎赵相公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开封府的破败依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将随行的画工散落出去,由他们如实地记录开封府如今的景象,是使团的重要使命之一。

  赵鼎原本打算等和谈陷入僵局之后再瞅空将画工撒出来,没成想和谈竟然如此之快地达成了一致,双方都满意的一致,索性亲自领着画工们来开封府跑了一趟。

  来到大内门前时,皇宫大门紧锁,门口站着一队士兵把手。

  应天府也派了官员一路为赵鼎服务,当赵鼎抵达开封府时,梁兴也一路作陪。

  梁兴解释道:“之前金人时长进皇宫糟蹋,俺们占了这里之后,便将金人全都关了起来,锁上了大门,再不让乱人进去。”

  赵鼎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等进到皇宫大内的时候,满面疮痍,黄嘈杂生,宛如几十年没有人住过破庙一般,只能从其宏大的规模窥视往日的雄伟。

  岳银瓶夺下皇宫大内之后,便将这里上了锁封了起来,更使得这里没有丝毫人气,阴森瘆人。

  梁兴领着太行山义军事实上成了开封府的衙门,但是却主要以维护治安秩序为主。开封城内的商贸往来,依然由那一批吏员们负责。

  这帮吏员中,有的人从靖康年间就干着这行,金人来了没动他们,义军来了依然没动他们。

  任他城头变换大王旗,最底层的这帮小吏始终没有变。

  于是乎赵鼎来了之后,很快便掌握了开封府的主动权,指挥起基层官吏来如臂使指。

  在留下了几个官员负责接管开封府之后,赵鼎才打道回府,一路赶回临安城复命。

  ……

  闲话说完,再说应天府。

  抛开朝堂不谈,应天府现如今有几件当务之急的事情,需要即刻着手去办。

  首先第一件,在大名府驻防。

  能索回大名府,的确是一桩意外之喜。大名府虽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但是经过北宋一百多年的经营,人为地将其打造成了一个战略要地。

  甚至可以说,大名府就是北宋的燕京,北宋的长城。

  事实上,大名府在北宋的官方文书里,确有“北京”之称。

  既然索来了如此一块重要的地方,那就要将其牢牢地握在手中。

  李申之的打算,是将大名府打造成与应天府一样的堡垒,使得金人生不出一丝丝的侵占之心。来一次,就让金人撞个头破血流。

  应天府如今的工业规模比之当初增大了好几倍,完全可以支撑重修大名府的物资消耗。

  工业化的生产能力是无穷的,贫穷不是工业的敌人,市场才是。

  不怕生产不出物资,就怕生产出来的物资消耗不掉。

  且说大名府如此重要的地方,该派何人去筑城,派何人去驻守?

  应天府的大小相公们议事的时候,隐隐之中形成了一种权力循环。

  张浚是最终签发命令的人,有点类似于皇帝。

  李申之拥有近乎于一票否决的权力,他的建议同时也具备很强的效力,有点类似于强势的丞相。

  至于赵瑗与赵不凡二人,有些类似于副丞相,各分管一摊。

  其中赵瑗由于身份的原因,还具有一定的监察职责。

  再加上岳银瓶这样的军方大佬,一个小朝廷算是齐活儿了。

  当然了,张浚不可能是皇帝,他顶多只是皇权的化身。就像总统是最高权力的化身一样。

  到底该派谁去大名府,众人的意见不太一样。

  张浚说道:“按老夫之意,当从几个知县中拔擢一人,充任大名府知府。就人选来说,老夫觉得韩平和陆游都可以当此大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