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二、学堂里的黑先生

加入书签


  人的名,树的影。

  李申之在临安城留下的名声,从来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物。

  当然了,不好相与是对敌人而言。若是要与李申之合作,收获也会非常丰厚。

  收获到底会有多么地丰厚,四个人最有发言权,他们也代表着临安城中主要的四股势力。

  文官的张俊,武将的杨沂中,皇室的赵不凡,内侍的冯益,全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却说冯益回到临安城之后,果不其然被赵构痛斥一番,说要把他流放出去,让他好好反省反省。

  冯益也不含糊,哭着喊着求官家不要把他流放得太远,还说要是流放到了岭南、琼州的话,恐怕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官家了。

  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模样,当真是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赵构看到冯益可怜,念起了旧情,心想冯益终究是自己身边难得的体己人,便最后大手一挥,将冯益发配到了福建。

  冯益从始至终没有说出过福建,但是却通过琼州和岭南对赵构进行了心理暗示,表明自己不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求赵构将流放的地点稍微留近一点。

  比这两处地方近的,很自然就会让人联想到福建。

  善弄人心者,往往能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了别人的决策。

  冯益虽然没有学过心理学,但从小练就的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加之丰富的实践经验,无师自通地悟出了这么高超的技法。

  而当冯益谋划好了一切,准备出发的时候,家中却忽然来了许多贵客。

  这些客人们也不多言语,只是留下了自家的名帖,然后或者放下一张银票,或者放下一张地契,留下只言片语便转身离去,说是往日里承蒙冯益照拂,这些银钱是供冯益在福建的花销。

  冯益有些欲哭无泪,只觉得那一张张的银票有些烫手。

  往日里也不缺孝敬他的人,不过都是百两的孝敬。可今日出手的都是大户人家,一出手最少都是万两的白银,他岂能不心慌?

  他索贿的时候都不敢开这么大的口。

  这些人分明就是来入股的,还都是他惹不起的大人物。

  开拓新航线的事情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就当有些人还在分析冯益到底能不能干成的时候,嗅觉灵敏的人已经把宝押在了冯益的身上。

  消息灵通的他们明白,宝押到了冯益的身上,就是押到了李申之的身上。这些押宝的人里面,有些就是当初在胡虏血上大赚过一笔的人,如今更是认准了李申之这张招牌。

  李申之的招牌响不响?已经响得不能再响了。

  茗香苑的凭借着各种新奇玩意,以及张葱儿的妙手经营,在临安城中俨然一副坐二望一的姿态,号称私营酒楼天下第一。

  李氏庄园更是厉害,光鸡苗一项,便垄断了大半个临安城的市场。临安人只要说养鸡的人,大半都要去李氏庄园之中买鸡苗。

  每个时代都不缺机会,甚至是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

  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处,都有机会。

  然而机会往往是以危机的形式出现,所以能抓住机会的终究是少数。

  ……

  且说应天府之中,宋国的使者和金国的使者虽然都已抵达,但是并没有见面。

  张浚与李申之的打算,是让他们在阅兵大会之上再安排初次见面。

  金国的使团被安排在了驿馆之中。

  应天府原本就是通都大邑,有类似于现代领事馆之类的专门机构接待外国使团,现在刚好派上了用场。

  宋国的使团被安排在了应天学府之中。

  这样的安排合情合理,又不输礼数,却让赵鼎有些不高兴。

  原来这赵鼎是个反对王安石的人,而应天府书院又是王安石主持修建,李申之更是明着继承王安石改革衣钵的人。应天府的这般安排,让赵鼎有种被针对的感觉。

  “德远断不会如此待我。倒是那李申之,到底作何打算?”赵鼎在应天书院的院子里踱步,脑子逐渐迪化。

  “早就听说李申之此人难斗,武能当街砍人头,文能背后捅刀子,官场上的事情玩得溜熟,还能超脱寻常文人斗争的界限,当真是难对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