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六、大基建-第2/4页

加入书签
  其实他并没有什么需要思考的,而是想给在坐的众人一点思考的时间。

  沉默的场面,在坐的所有人大脑全都在飞速地运转着。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方法。

  如何制约皇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直到唐朝人才终于发明成型了一项制度:封驳。

  也就是说,皇帝的诏令颁发下来,中书省可以选择不执行,给皇帝封驳回去。

  然而这项制度依然无法真正制约皇权,因为皇帝可以直接任免大臣。

  你不执行我的命令,那么我就换一个能执行我命令的人来当大臣。

  懦弱的皇帝自然不敢随意动用这样的权力,因为他早已被大臣们吓破了胆子,以为没了这些大臣们,天下必定会大乱,他的王朝也就会灭亡。

  而遇到强势的皇帝,封驳权不过是一层窗户纸,轻轻一捅,就破了。

  如果这个强势皇帝心中装着百姓,那么他将会成为千古一帝,中兴之主。如果他心中装得只有欲望,那将会是暴虐之君,甚至亡国之君。

  所以历朝历代的士大夫们,无一例外地都想把皇帝培养成一个傻子,一个可以仍由他们摆弄的傻子,却没人敢从制度上迈出一步。

  要么是在皇权的雷池边上止步不前,要么是步子迈得太大直接篡权。

  仔细想来,好像真的无解。

  李申之看到大家脸上的迷茫,没有急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是问道:“为何宰相的儿子不能继续当宰相?”

  赵不凡接过话头,说道:“当宰相之人必须是饱读诗书,道德高尚之人,而宰相的儿子未必有贤才,因此宰相需在官员中选拔,不该……”

  赵不凡话还没说完,就被自己吓了一跳,赶紧借助喝茶的功夫退出了发言席。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而聪明人最擅长的思维模式,就是举一反三。

  当赵不凡说到宰相不能世袭的时候,众人的思维早已想到了皇帝同样不能世袭。

  但是这话却又不能说。

  李申之自然也不会说这样的话,这种不容于时代的大逆不道观点,还是点到为止的好。

  李申之说道:“如何约束皇帝,下官自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若是咱们把皇帝也当成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一个会犯错的人,就可以与皇帝达成一项约定。”

  “什么约定?”赵瑗仿佛抓住了一丝灵感。

  李申之说道:“什么事皇帝能管,什么事皇帝不能管。”

  说完之后,李申之心中长长舒了一口气。

  铺垫了这么久,终于让他们接受了君主立宪的观点。

  英国在主导了工业革命的同时,还主导了一场光荣革命,进而点亮了君主立宪的小成就。

  即有经济上划时代的进步,又有政治上划时代的创举,英国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语能成为现在通行的世界语言,也就不难理解了。

  李申之能想到的,也就这么多。

  至于君主立宪如何立,皇帝与文人集团之间如何约定具体的条款,他就不知道了。

  君主立宪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在英国由王室与贵族议会逐渐地平衡,直到最终将王室剥光吃尽,彻底沦为了国家荣誉象征的存在,才最终作罢。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提出了一个约束皇权的办法不是?

  李申之设计不出具体的制度,他相信凭借大宋文人士大夫的智慧,他们一定能在皇权与相权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只要打破了皇权不可侵犯的保护膜,那些养尊处优的皇室子弟们,绝对斗不过从基层摸爬滚打许多年,从养蛊模式中脱颖而出的相公们。

  就拿赵构来说,虽然每个人都可以骂上赵构几句,但又不得不说,在宋徽宗与他的众多儿子里面,赵构就是最优秀的一个。

  在场之人最激动的,当数张浚。

  在张浚的心中,早已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来约束皇权,迫不及待地想回书房写下来。

  急着想离场的张浚,却无法离场,因为还有一项重要的议题需要解决。

  如何防备金人?

  若是放在一个正常的朝代,防备金人其实很简单——固守待援。

  他们只需要做两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