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三圣回归-第3/4页

加入书签
  果然,张浚放下茶杯,微笑着说道:“三圣已经到了燕京,大概再过一个月就能抵达应天府。按照宋金两国的约定,三圣就在应天府的地界交接。官家也从临安府特意来信,告诉咱们一定要约束部下,千万不要与金人又什么冲突,一定要把三圣妥妥当当地接回来。只要能接到三圣,就算咱们大功一件。若是谁坏了大事,定不轻饶。”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张浚特地加重了口气。

  黄庭抱拳问道:“敢问张相公,咱们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吗?”

  黄庭是楚丘知县,楚丘在应天府的东北角上,是从北方南下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三圣南下进入宋境的第一站,就是楚丘县。

  张浚点了点头,对黄庭未雨绸缪的态度表示赞许,说道:“其实也没什么需要特别准备的,你只需把县内的道路修葺平整便好。还是把精力多放在安抚流民,劝课农桑上吧。”

  “喏。”黄庭抱拳领命。

  三圣能够归来,总归是个好消息。

  不管李申之在乎不在乎一个老太太,带着亡国之君丈夫的棺材和一个不成器的昏君儿子,至少对赵宋皇家的正统来说,有着极高的意义。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国度,同样有着神圣的意义。

  李申之没什么好说的,自然是全力支持朝廷的决定。

  张浚通报完好消息,转而对李申之说道:“申之,听说你在川陕搞出了不小的动静,给大家说说吧。”

  其实按照宋朝正规的叫法,陕西一代应该叫做京西西路。

  宋朝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但是其划分方法却与现在有很大不同。

  那时候以京城开封为中心,应天府在京城东面,所以叫京东路,陕西在京城西面,所以叫京西路。

  再往后,行政划分越来越精细,便又出现了京东西路,京西东路之类的叫法。

  现在开封早已沦陷,帝国的中心改到了临安,于是京东路、京西路叫起来颇为别扭。

  张浚照着自己的老习惯,将京西路称之为川陕,那也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颇有些感情。

  李申之说道:“下官在商州见了知州邵隆,商讨了川陕形势。邵隆连夜去找了吴璘,最后决定让邵隆去守秦州,由下官将商州里的百姓和川陕流民全都带了回来。”

  张浚捻着胡须说道:“邵隆这个人有勇有谋,但是为官之道差了些,倒是个知州的好人选。由他守秦州,定无大碍。”

  川陕的形势在之前大家都有所耳闻,但也只知道个大概。

  李申之随后将商州、秦州、陕州的形势详详细细地诉说了一遍,众人才算是知道了其中详情。

  而越是知道详情,张浚的脸色越凝重。

  大家都有疑虑,韩平最先开口:“若是金军真的大举进攻秦州,而邵知州真的死守秦州的话,金人必定会把兵锋转向应天府,到时候该如何应对?”

  应天府的几个知县并不知道李申之打算把秦州当个钉子一样死守,还以为邵隆只是努力地抵挡一阵,事不可为时在撤退,更不知道邵隆曾经发过“人在城在,城破人亡”的毒誓。

  按照李申之和张浚的判断,只要邵隆是铁了心地要守城,金军断无攻破秦州的可能。

  至少三两年之内攻不破。

  再看金人以往的德性,他们在秦州吃瘪之后,一定会对应天府用兵,然后逼赵构谈判。

  糟糕的是,三圣还在金人的手中,在谈判上对宋国一方十分不利。

  张浚问李申之道:“申之,你打算如何应对?”

  张浚并不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只是寄希望于李申之能想出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

  李申之真的想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却不能告诉张浚,只能说道:“张相公放心,在临别之时,我已与邵知州商议过,占据秦州是邵知州个人的事情,他不属于大宋,也不属于大金。金人如果想要秦州,大可自行去取便是,我大宋不会向秦州增一个兵,运一车粮。而金人若是想与咱们在应天府比划比划,那咱就比划比划。”

  李申之最后说的“比划比划”,口气很轻巧,却让人觉得十分自信。

  这份自信,让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几个新科进士们立马激动了起来,颇有一番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