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功在千秋,赐贾琏土地!-第2/3页

加入书签
        贾琏选了几名老成的庄户在皇帝与阁臣九卿、科道言官与资政学堂学员们以及许多内宦禁卫的注视下,开始收获一处还没收获的土豆地里的土豆。

        “一石!”

        “三石!”

        “五石!”

        ……

        “十石!”

        庄户们每挖出一筐土豆,负责称量土豆的户部官吏就在一旁称量着,且报着数。

        而随着报的次数渐渐到五石、十石之后,承宣帝和在场许多大臣就越来越难以保持镇定。

        要知道如今大康,即便风调雨顺,好的田,亩产水稻也不会超过两石。

        这一下子土豆亩产就达水稻亩产的这么多倍,不知道要多养活多少百姓。

        “二十三石八斗。”

        在户部的官吏称量完,报出最终数字后,整个现场安静地落针可闻。

        “臣恭喜陛下,这真正是祥瑞之兆!”

        韩鑛先拱手说了一句。

        “臣等恭喜陛下!”

        其他大臣皆跟着说了一句。

        “贾卿做的此事,于国于民皆极为有利,乃是大功一件,回朝后,阁臣九卿当廷议一下,如何叙其功绩!”

        承宣帝看着贾琏笑说道。

        “臣等遵旨!”

        方从哲等随即便回了一句。

        贾琏也谢了恩。

        他培育土豆这种高产农作物,也不是为了获得朝廷的恩赏,而是为减少一分天下大乱的可能性。

        因为要想避免天下大乱,就得让天下人人有饭吃,至少得让大康本国的汉人有饭吃,而不会因为饥饿问题走上造反之路。

        棉布、绸缎产量再高,依旧不是粮食,解决不了粮食危机,甚至会因为大量稻田变成桑田而加重粮食危机。

        所以贾琏必须得在这个时候让一种高产的新型农作物出现。

        不然,他新发明的纺织技术不但不能让更多人活着,只怕会让更多人死亡。

        一直站在资政学堂学员队里的卢象升这时候更咽起来,捏着拳头,神色凝重。

        承宣帝注意到了这一幕,问着卢象升:“你更咽什么?”

        卢象升毅然走上前,行大礼,红着眼道:“回陛下,臣看见如此高产作物,就想起了臣在大名府任府尹时,所见到的大量流民因饥饿易子而食最后还是饿死于道的惨状,若贾状元这土豆早些出现,何至于如此多生民成了饿殍,乃至泯灭人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