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编辑-第2/3页

加入书签
  到了高一发现自己色弱,立刻把水彩丢了,跟着周至玩书法,另外自学国画水墨。

  到现在书法水平已经和周至差不多,水墨水平周至不太明白,反正这娃去年在市级比赛拿了一回二等奖。

  成人比赛!

  前世的乔老爷因为夹川县的教学水平,高考只考进了川外,但是到了那里才开始真正发力,后来和长房老堂叔成了校友,一路硕士、博士、出国进修、回校任教……

  最终活成了干爹曾经想要变成的样子。

  不过这个时候,乔老爷还只是个高二学生,一到假期还每每被周至鄙视。

  因为干爹和乔老爷的影响,周至后来也走上了假期挣钱的道路。

  不过周至很有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卖艺,乔老爷是卖身……啊不卖力。

  承包食堂的利润,我能告诉你一西瓜贩子?!

  想起这些周至就感到很温暖:“那就一傻子,今年不能跟着他干,让他跟着我干!”

  “干啥?”

  “暂时保密!总之活少,钱多,利润大,市场饥渴!”

  “真的假的哟?”这下卫非都动心了:“为啥不现在就开整?”

  “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开整就亏了。”

  卫宜也来兴趣了:“反正那三天没啥事,弟弟算我一个!”

  周至说这些就是想拉着漂亮姐姐当门脸:“必须的!”

  ……

  ……

  蜀都市,《巴蜀文学》杂志社。

  “韦总编,我这里有篇稿子不错,很符合省里的要求!”小主编肖幸绢拿着一摞稿子,来到总编韦盛的办公室。

  “是吗?给我看看。”

  “省里的要求是批驳‘知识无用论’,总编,我觉得第一篇非常符合。”

  韦盛接过来开始阅读,速度很快:“小肖,味道有些寡淡啊……”

  韦盛在看的这篇,是《我的外婆》。

  开篇的确有些寡淡,就像一杯淡淡的清茶,文字质朴,描写的就是一个农村老妇人的一些小事儿。

  应该是一个孙儿辈写的,还有一些城里人难得见到的农村人生活的小技巧小智慧,虽然淡,倒是也不失有趣。

  “还是不错的……”韦盛点头:“能够看出老人家的生活智慧,在艰难岁月里的乐观幽默,还有这外孙的孺慕之情……上市刊,省报都没问题。不过投我们的刊物,还是差点意思……”

  肖幸绢不说话,因为这篇文章,一开始给她的感觉,也是这样的。

  但韦总编既然还在继续看,那就先不忙着开口。

  再往后,当韦盛看到这位老人卖了家里存粮和嫁妆,去路边开设鸡毛店,就是为了供五个女儿上学读书的时候,终于动容了:“好!这个转折好!”

  “作者在这里的描写,和之前的行文风格,其实别无二致。”肖幸绢小声提醒。

  “对啊……”得肖幸绢提醒,韦盛立刻醒悟过来,又回去看了下前文,一样的寡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韦盛就像票友听到好曲儿那般,以一种先慢后快的动作,轻轻一拍桌面,啪地响了一下:“这是高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老人家对女儿们的教育方式一样。文章风格和故事内涵,是统一的。”肖幸绢有些小得意——我发现的!

  再往下看,就是女儿们求学路上和母亲之间的一些小故事,文中提到,这些都是这外孙从长辈们的交谈当中听来的。

  当看到母亲连夜扎火把送二女儿到渡口,船到江心,二女儿在河中回望,见到晨雾中黑漆漆的水边,依然还有上下两点微弱火光隐隐跳动的时候,韦盛也不得不取下眼镜,揉了一下眼角再重新戴上。

  最后就是五个女儿都成了才,大女儿成了人民教师,二女儿成了地区妇联主任,三女儿成了派出所长,四女儿成了幼儿园院长,幺女儿成了会计。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文章主旨,所有人都能看出来。

  知识,改变命运。

  是这位母亲智慧慈蔼的卵翼,是她对女儿们求学的执着与坚持,彻彻底底,改变了这家人的命运!

  在那个对女性充满歧视的乱世,这样的坚持,远比发生在今天,更加可贵!

  “熬出来就好啊……”韦盛轻轻放下稿子,长吁了一口气:“到底是熬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