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这种矛盾不可调和-第3/3页

加入书签
        从阴谋论角度讲,那个能当继任皇帝的人,才是最大的嫌疑人,也就是朱瞻基的几个兄弟。

        当然,也不能排出文官!为什么?

        秦汉以来,每个朝代皇帝和文官都会交锋。

        在明朝以前,这个斗争体现在皇权和相权的争斗。所谓相权,就是丞相制度,丞相的职责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宰相是辅佐皇上、统领百官,百官治理天下。明太祖朱元璋废了丞相一职,让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朱棣上台后建立内阁,其实也相当于是相权。因为内阁也是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和相权是重合的。

        而相权说到底,就是治权,治理百姓的权力,

        文官集团一直对治权是觊觎的,为什么他们如此看重这个治权?

        皇权既是私权也是公权,对于皇帝个人来说,他是不受制约、不受管制的,可以任意行事,不确定性很大;但作为国家首脑来讲,皇权需要承担政策稳定和一定的公共责任。简而言之,皇权作为私权,可以肆意妄为、随心所欲;作为公权需要有长期目标,且一贯延续,这就是一个矛盾体。

        因此对于参与国家治理的文官集团来说,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所以,他们才会推崇宰相制,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文官们希望皇帝就是个深居宫中的符号,国家的象征,不要掺和国家的统治。

        这是积极的一面。

        但在另外一方面,拥有了治权,就是文官集团发财的摇钱树。县官不如现管,文官是替皇帝牧守一方的人,皇帝老儿隔着十万八千里,肯定管不到具体事务,就给了他们上下其手的机会。

        但是,高高在上的皇权始终威胁着文官集团,因为只要皇帝需要,还可以创造出许多利益集团来,比如宦官、武勋等等。

        自大明成立以来,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都是一代英主,把文官压制的死死的,使得文官集团喘不过气来。而对文官非常友好的建文帝朱允炆和仁宗朱高炽,都是短命鬼。

        朱瞻基从小跟在朱棣身边,颇有英主之姿!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