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做生意最关键的是什么-第2/3页

加入书签
        “诸位可知,我为什么看不上盐利?”李云睿环视桌上几人,淡淡说道。

        “还请小公爷指教?”盐商们纷纷说道。

        李云睿站起身来,在包间中踱起方步,慢慢开口说道,“太祖为解决边军粮草的问题,别出心裁的提出开中法,以粮换盐引,同时提出输粟于各边者,量地远近,价各有差。”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推出了开中法,刚刚推行时,遇到了极大问题,那就是各地盐引价格和粮食价格相同,打个比方,你在河南和在甘肃同时缴一石粮,都可以换一引盐,你是选择河南,还是河南?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朱元璋就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采取价格浮动,根据地方的远近制定了粮食换盐引的价格。

        比如在解州、蒲州这些地方,三石粮换一引盐,而在太原府就是一石六换一引盐,而在河州一石粮就可以换一引盐。

        “以太原府为例,十六斗粟换一引盐,其中支粟米十五斗,另外一斗折色白银一分,以太原府现在的粟米价格,八钱银子一石,也就是说一引盐折合一两三,不知道我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李云睿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五位盐商。

        “小公爷这么说,也是可以的!”吴铭点了点头,说道。

        李云睿说的是市价,但吴铭等人在这边商屯,除了支付一些租用土地、雇人的费用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开支,他们的成本远远低于一两三,当然,这是盐商的秘密,不足为外人道。

        “诸位拿到盐引后,到两淮、两浙、长芦都转运盐使司提盐,然后就地卖给水商,依据年景不同,价格在二两六到三两二之间,不知道我这个数据对不对?”李云睿继续边走边说起来。

        所谓水商,亦称“水贩”、“贩商”,明代实行开中法,有江湖行商专买内商引盐运销各地,水商买下引盐后,必须详细报告给官府,官府确认引盐数量后,给水商出具许可,水商凭许可证和盐引,再运输到全国各地进行贩卖。

        而内商就是指手持盐引,能在盐场内买盐的人,也就是常规意义上的盐商。

        用后世的角度来看,一个是经销商,一个是零售商。

        李云睿这些数据当然不是他随口说说,是他做了很多功课的。

        听到李云睿这么详细的说出数据,五个盐商点了点头。

        “大明有六千万百姓,以每人每年吃五斤盐,一年不过消耗三万万斤,一引盐重四百斤(明初盐引有两种,大引四百斤,小引两百斤,后来改成一引五百七十斤,此处取中间值),三万万斤盐折合七十五万引。”李云睿继续在包间中踱着方步,给盐商们算着账,说道,“七十五万引,以每引一两的利润,一年也就七十五万的利润。就算你们是自己种地,成本很低,我算你们每引二两的利润,一年的总利润也不过一百五十万两。”

        “大明北方边境绵延数千里,类似你们这样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一百多万两银子,你们这么多人分,一年到头也不过能挣个三、五万两而已。”说到这,李云睿停了下来,扭头看着盐商,说道,“不知道我说得可用错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