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院里的人都起了大早,只是简单地把贴身物件收拾下,便准备上路。
大多养娘女使还是愿意随着家主去苏州,那些不愿去或是被杂事绊住的人,张儒秀又都把她们安排到了旁的人家。
林知州满是不舍,带着一帮衙府里的同僚站在驿道上,因着赶时间,故而只是草草说了几句。还未尽兴,别与之辞别。
车队上路,辘辘远去。
一路马车换轻舟,走了水路后,行程便加快起来。
九月初二,便到了苏州。
有了去年的经验,张儒秀再来到别处时,也没有当初那么惊惶不安。
一下了舟,着了陆,司马光便被热情的富知州给迎了下来。富知州矍铄康健,见这位新上任的判官来了,便满脸笑意地铺了宴给接风洗尘。
这阵仗,自然要比当初方到华州时要大得多。
富知州自然清楚司马光一家奔波劳顿许久,当下就叫人把带着的物件都送了过去,只留这夫妇二人赴宴。
司马光忙于同苏州这一帮子新同僚交际,自然也顾不上身旁的张儒秀。
张儒秀自然不在意,她的心思,也被苏州这片旖旎美景给吸了去。
这随着人刚走一会儿,便见无数条小巷子贯穿于长街之中。吴中地区向来富饶安宁,除却不时冒出头的饥荒与水患,倒真像是一片桃花源一般。
吴侬软语不时传入耳中,随意一看,便能瞧见数不尽的湖泊廊桥与榆柳。眉目带笑的小娘子肆意寻乐,几位小官人聚在一起吟诗作画。街上商铺林立,一家挨着一家,吆喝之声不绝于耳。
这片欢生之景,似是同华州那些个前线的州郡都割裂的起来。前境的战火消息也尚还未传了过来。
苏州街头巷陌仍是那般太平之象,不仅是百姓,衙府里那帮官员也不同于华州官员的提心吊胆。身在这般美境,纵是知道些什么前线战报,也无法体会到那般紧急。
苏州的衙院倒是与华州那处大同小异。衙司至小院这条长路上,仍是高大的梧桐树掩映。
走到宴席落座后,便又是一番寒暄与慰问。
富知州贴心,怕司马判官家的内人无趣,便叫夫人扬氏陪着她。
杨氏倒是还大聂娘子一轮,早将张儒秀当了小辈来看。
杨氏言,就是她家最小的四姐,也比张儒秀要大上五岁。
张儒秀自然惶恐,连连说着好话,逗得杨氏开心。
杨氏同张儒秀的婆婆一般大,也是把她当晚辈来看,照顾着她。时不时同她碰盏茶,再聊聊旁的事。
“张娘子,你同司马判官从华州来,一路上定是吃了不少苦罢。”杨氏给张儒秀倒了盏新茶,说道。
张儒秀笑道:“路上免不了舟车劳顿,不过这也都是小事罢了。真正叫人烦心的,还是前线的战事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