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三观-第3/4页

加入书签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螭老师,什么是价值观,人生观啊?”赫连兔子憋着笑,问道。

“嗯,这么同学问的问题非常好哈。那么什么是价值观人生观呢?”螭顿了顿,说,“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益疯狂的世界,导致很多人的直觉和感受发生变化,产生人生观错位等,也许这是人类世界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自然界中,人生观无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阶级社会里和制度下,人生观有进步和落后之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

同学们,咱们就不细讲了,转回来。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即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

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人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

形成的原因呢,就是,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