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金天鹅的前生今世-第2/3页

加入书签
    “而今,俱往矣。”老张叹了口气,“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打,年轻人都玩购了,谁还周末跑小商品市场啊,淘宝一下送到家,退换都方便,没落也是必然的。”

    长途汽车站因为地处繁华地带,每天大型长途客运车进进出出,极其影响交通而被迁往郊区,火车站也因为高铁的分流而客流锐减,二十年前最吸引人的三剑客如今都不复当年。

    实地参观后之后,大家对于金天鹅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官,张洪祥拿出手机,调出通讯录,他的人脉资源是年轻人所无法拟的,一个叫刘的人被老张选,这个人以前是金桥大市场的宣传科长,因为职业缘故,他保存了很多资料,是采访的第一目标。

    老张电话打过去预约采访,对方立马答应,而且说现在有空,你们过来吧。刘的家距离金桥大市场很近,是以前的物资局宿舍楼,一行人来到楼下,只见一个瘦高老人已经站在那儿,翘首以盼。

    “张老师,您好您好,久仰久仰,我记得咱们05年见过一次,在一个什么会议,想不起来了。”刘立刻认出了张洪祥,前握手,和大家也一一握手,请他们进门,刘家在一楼,两室一厅的房子收拾的干净温馨,客厅里挂着全家福,可以看出刘有个幸福的家庭,小孙子也健康成长。

    “老伴儿出去跳舞了,你们随便坐,喝什么?”刘张罗着待客,老张劝阻他别客气,我们是来采访的,不用招呼。

    包子支起来摄影机,胡萌打开了录音笔,老张也打开了镜头盖,虽说报纸是纸媒,但是现在都玩多媒介,报纸也要搞视频,和电视台抢一抢饭碗。

    刘到底是宣传科长出身,一点都不晕镜头,还和老张探讨了一番关于尼康和佳能谁更强的话题,书归正传,老张提到当年旧事,刘沉吟片刻,说你们稍等,走进卧室从大衣柜里拖出一个皮箱,里面全是相册,箱子角落里还有许多装着底片的盒子。

    “这是当年的照片,我们一边看,一边说。”刘拿出一个稍小的相册翻开,里面都是黑白相片,相片的边缘有着优美的切花,面的人穿着神情也都具备八十年代的特征。

    “这些照片都是我拍的,也是我洗的,自己洗照片是那时候最流行的事儿,张老师肯定也自己洗吧。”刘兴致勃勃,沉浸在回忆。

    “是啊,我也自己洗,用的是120相机,海鸥的双反。”张洪祥对这段历史也是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刚专毕业分配到物资局,在宣传科当办事员,也写写画画,办个黑板报。”刘点起一支烟,开始畅想当年,“后来局里办三产,老人都不愿意去,派我去了,三产是物资局下属的五金大市场,那年头物资紧俏啊,买钢筋都得找十几道关系,托几十个熟人,结果还不一定买得到,我们物资系统的简直吃香喝辣啊,抽烟都是红塔山。”

    “这个是您?”讷指着照片穿山装的瘦高眼镜男子问道。

    “对,是我,这是我刚分配那会儿,到五金市场当宣传科长已经是九十年代初了。”刘拿出另一本相册,翻开一页,里面都是彩照了。

    “这个宣传科长,一当是几十年,一直干到退休。”刘抚摸着照片,像是在抚摸自己的青春。

    “陆刚是什么时候到金桥市场去的?”张洪祥问到了重点。

    “陆刚和许庆良这两个人本来是纺织系统的人,是供销科的业务员。”刘扶了扶眼镜,严肃起来,“陆刚可以说是金天鹅的大救星,如果说金天鹅是新国的话,他是毛主席,老许是周总理。”

    老张笑问:“那王书记和邓总呢?”

    “高饶。”刘也笑答,答案非常精准。

    接下来是刘对陆刚的赞颂了,退休宣传科长口若悬河,把陆刚夸得天花乱坠,英明无,在年轻人听来,陆刚确实极具个人魅力,和《明朝那些事》里的朱元璋一样,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做的事儿那叫一个漂亮,让你不服都不行。

    “我们全体员工都支持陆总和许总,虽然他俩不是物资系统的老人儿,但是英雄不问出处,对吧。”刘一支烟抽完,又续了一支,卢振宇注意到,老人家几十年红塔山不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