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巧娘给巧儿开门-第2/3页

加入书签
    然后惊喜发现,农业商城并非只给一颗土豆苗,竟是有多少可耕作的田地,便可提供多少。

    刚才又正好提出了屯田之策,前段时日还俘获了大量的关东俘虏,需接受劳动改造——有地有人,只差耐旱的作物……

    这不是巧娘给巧儿开门,巧到家了么?

    “耐旱的作物?”荀彧也觉太巧了,巧得让他怕老董被人骗了:“是何作物,在下为何从未听说过?”

    “老夫也没听说过,当地猎户称作为土豆,经常饿了烤着吃……”

    说着便眼睛四瞅,看到李儒后双眼一亮,道:“嗯,呃,是绣衣使偶尔在一处荒山发现的。”

    李儒何其乖巧,对自身的定位十分明确:绣衣使就是个筐,有啥不能明说的,就往里面装。

    一方面他笃定老董还有其他的特务部队,另一方面危机意识又很强,就很乐意背锅打掩护:“不错,正是绣衣使前些时日发现的。”

    “唔,此事就由文若、公达、伯达三人商议一番,拿出个方案来。至于修水渠一事,再稍微等一下军工厂那边的消息。”

    荀彧当即一喜,道:“可是有助于修渠的事物发明?”

    “嗯,钧儿最近正在研制水泥。三合土的造价太贵,用来修渠劳民伤财,还是等水泥研制出来再征调更卒。”

    “善!”荒田不耽误今年收成,修渠又可能会有便宜的材料,荀彧当然点头同意。

    “还有他事否?”

    “太尉,军屯的话,在下这里或许也可抽调一部分兵卒。”荀攸随即开口,道:“昨日太尉提的裁军一事,在下已拿出方案。”

    说着,由小黄门孙英交给老董。

    裁军一事,老董当然是不想的。可打了两次仗后发现以他如今的治下生产力,根本维持不了十万职业大军。

    另外战乱之年,不少人都是被强拉入伍的。哪怕老董如今开展了思想教育,一些兵卒仍想着回归田园。

    还有不少老兵这几年攒了些钱财,到洛阳后还找到了相好儿,也想着卸甲归田过安稳日子。

    于是昨日晚上,他便将三级制兵略体系跟荀攸聊了聊,发现两人居然想到了一块儿。

    “唔……采取自愿的原则,以军职和能力为划分,普通士卒可配以良田为遣散费。”

    “军中老卒及军官,可转入郡县为都尉、县尉、求盗等,保留其军籍,紧急情况下需服从征调。”

    细细看完,老董发現荀攸的方案很全面详細,基本秉承了‘奉献越大,获利越大’的原則,同时给予了退伍军人优于编户齐民的待遇,也保留了他们日后仍可能参战奉献的义务。

    “公达思虑周全,方案甚是详备,执行性极高,就是有一点……”

    先大力赞扬肯定了一番,老董随后才弱弱道:“采取自愿原则让士卒报名,万一士卒跑了一半多该咋办?”

    “主公尽可放心,军营待遇比起寻常百姓匠商好上不少,且晋升空间大。此令一出,应当只会退伍一小部分。”

    “想必随后还要评定军功和能力,再强制淘汰一部分,但如此也不会令士卒寒心,反而会更珍惜留在军营的机会。”

    “喏,不要忘了弄个欢送大會,别让将士们走得冷清。”

    董卓这才放心点头,然后道:“那就按照计划,先裁撤两万人。剩下的精中选精、优中选优。”

    “老夫要的结果,是正规野战部队皆乃精锐中的精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