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哥大名何晓洋,和黄巧还有点渊源。七十年代两家父母住在一栋楼里,孩子也自然常在一起玩。何晓洋是最小的一个,大孩子们做游戏都不带他,黄巧心肠好,看他一个人可怜,给过他不少糖吃。
中午凌采禾说劝动了何哥,黄巧很惊喜。
何晓洋是她看着长大的,老实勤劳,从不乱嚼舌根子,而且拖家带口的,也是个可怜人。虽然手艺差了点,不大会迎客,但这手艺可以学。至于不会迎客,还有人比去年的她更不会迎客吗?只要生意好起来了,钱包鼓起来了,迎客那一套简直是无师自通。
凌采禾把何晓洋交给黄巧,给孩子们炸串做奶茶去了。
学生们叽叽喳喳的,她的心思也更加活络,新的早餐铺要叫什么名字?原来的“活出自我”固然很好,但考虑到往后的发展,还是应该有个更加明确的名字。
工人们认她的手艺,说起凌采禾的糯米春卷,谁不咽咽口水。后世有很多老字号都是用的创始人名字,商标还弄个头像。
但是她把早餐铺命名为凌什么春卷,或者采禾春卷,合伙人会服气吗?毕竟她想要吸引的不只何晓洋一个人,还有其他摆摊者。
那以发动机厂的背景命名?比如老厂风味,工人春卷?好像也行。
小学放学了,一天里最忙碌的时刻到来,小吃奶茶卤菜都得卖,凌采禾和黄巧麻利地收钱出货,何晓洋学了一下午,没走,也来帮忙。
凌采禾又发现何晓洋一个优点,对数字很敏感,收钱找钱都特别快,有时黄巧还得按计算器,他已经把要补的钱找好了。
忙完这一波,黄巧给何晓洋包了些卤菜,没收他钱。凌采禾趁热打铁,说出自己对新店名的想法。
“工人春卷这个真土,不要不要。”黄巧接连摇头:“老厂也有点土。”
凌采禾心说老厂和工人都不土,二十年后许多网红店打的都是老工人旗号。但时代不同,审美不同,这时候在人们心中港台的、西洋的才是洋气的。
既然黄巧不喜欢,凌采禾也不坚持。默不作声好一会儿的何晓洋忽然说:“你不是说把名字给我用?”
何哥心眼实,惦记着招牌呢。凌采禾笑道:“那是要凌氏早点,还是采禾?”
何晓洋想了会儿,“凌姑娘春卷。”
“哎呀!”黄巧鼓掌,“这个名字好!”
凌采禾也觉得好,凌姑娘在后世也不过时,而且春卷点出了主题——当然他们今后不止卖春卷。
何晓洋看向凌采禾,有些忐忑地问:“可以吗?”
“行!”凌采禾笑道:“太可以了!”
何晓洋很少被肯定,先是露出讶异的神情,很快牵起一丝不好意思的笑,“那我这就回去做个招牌,黄姐,我明天继续过来学习,顺便帮帮忙,这周我就不出摊了,手艺练好了再出。”
凌采禾很赞同何晓洋的选择,赚钱不急着一时,第一炮打响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