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各有心思

加入书签


  正德十四年八月十一这一夜所发生的事,被后世称之为“获鹿之变”。

  事变的结果跟“土木堡之变”相比,很难说谁更严重。

  因为,就连皇帝陛下都死在了这场变乱里。

  而且,不但正德被逆贼所害,同时遇害的朝廷官员也不少。

  其中,就包括一个大学士,两个尚书和好几个侍郎。

  天下为之震动。

  而纵观整个事件,也是迷雾重重。

  就弑君本身而言,动机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宁王朱宸濠。

  可事后却有大学士蒋冕和好些个朝廷大员证实,事发前宁王并没有任何异动。

  宁王的兵马,也没有在皇帝被害前进入庄园。

  再有,就是正德遇害时,从里面传出的对话可知,弑君的应该是众人都认识的锦衣卫将校。

  这也就排除了宁王暗中派刺客进去的可能。

  最后,指使那帮锦衣卫行刺的,似乎是江彬。

  可江彬为何会突然发疯杀皇帝呢?

  这不是找死吗?

  当然,宁王也并未因江彬而减少嫌疑。

  因为,庄里一千多人,最后全都被朱宸濠的人杀光了。

  虽然宁王坚称是部下眼见皇帝和众大臣被逆贼所害,才于激怒中尽诛贼党的。

  可无论怎么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都很浓。

  不过,只要没有证据,就很难给朱宸濠定罪。

  500多年前的“烛影斧声”,不也对“高粱河车神”没有任何影响么。

  猜测永远只是猜测。

  没有真凭实据,再加上蒋冕等人的反证,谁也不敢真跳出来指责宁王。

  毕竟,皇帝已崩逝,还没有太子。

  当然,以朱宸濠此时的状况,就算朱厚照有儿子,恐怕也只是不明不白多死上一个人而已。

  所以,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宁王就不再是一个藩王了。

  正德一死,朱宸濠也就没有再呆在原地的必要了。

  他当即命人从附近城池找来好些副棺材,以及大量的白布,把皇帝和梁储等人一装,就领着身皆素缟的大军离开了获鹿,北上直奔京师。

  ——————————————

  在朱宸濠与朝廷平叛大军交战的同时,还有不少地方也不平静。

  比如南直隶的江北,淮扬巡抚丛兰就正率领数万大军进攻浦子口城。

  不过就算丛兰能力不凡,可他面对的却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坚城。

  许多攻城的手段都用不上。

  硬攻之下,也只能是损兵折将,难有进展。

  另一边,费宏在平定江西后,也正积极备战,准备东下攻打安庆。

  ——————————————

  北京。

  正德先胜后败的消息已传入城内。

  只不过留守的朝臣们还不知道皇帝已经宾天了。

  但是以杨廷和为首的官员们,也都有了心理准备。

  刀剑无眼,宁王也非善类,朝廷大军一旦战败,出现啥结果都很正常。

  所有人都很慌乱。

  京城的兵马,基本上都被朱厚照给带走了。

  如今北京城就是个空壳。

  而叛军抵达京的时间,恐怕也就在这一两天了。

  面对此情此景,大家当然要商讨个对策出来。

  于是,所有留守京城的重臣,齐聚于太后所居的仁寿宫内。

  其实比起那帮臣子来,张太后还要更加害怕一些。

  宁王,可不是已统治大明百多年的朱老四一系。

  宁系甚至还对太宗文皇帝一直心存不满。

  若是朱宸濠进了北京城,估计她这个太后未来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因此,在所有人里面,她属于想要顽抗到底的那一派。

  支持太后的当然不少。

  其中重量级的人物,首推兵部尚书王琼。

  王琼其实是个很懂得变通之人。

  朱厚照不喜欢被那帮文官所束缚,所以不愿回京。

  对众臣所上的奏章,不是常常不准,就是拖着不办。

  而王琼却是个办实事之人,为了皇帝同意自己的奏疏,他不惜去接近江彬和钱宁这帮所谓的佞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