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咸淳十九年-第2/5页

加入书签
        很快陈宜就明白了,谢太后和荣王有分歧,想撇开他单干,估计两人对于立储的意见也不统一。

        官家有三个儿子,年纪相仿,最大的赵昰是杨淑妃所生,今年十五岁,次子也是全皇后生的嫡长子赵?十三岁,老三是另一个妃嫔俞修容所生的赵昺,十二岁。

        之前朝堂上就关于立储有过争论,大多数朝臣认为国家多事之秋,应该抛弃旧规,立长子为太子,但全皇后是先帝生母娘家的侄孙女,谢太后钦点的皇后,所以更意嫡长子,两边争执不下,就耽误了。

        现在官家命悬一线,必须立储了,谢太后看了一眼陈宜说:“今天皇后和哀家,相国都在,当着官家的面,把大事定了吧。”

        陈宜看向官家,全皇后正拿着一把精美的陶瓷汤匙给他喂参汤,汤水从嘴角流出,陈宜心一紧,虚不受补,这都是白费的,官家眼神呆滞,喝了两口就闭上眼睛睡着了。

        “臣以为,兹事体大,要和荣王商量过才行。”陈宜深吸一口气,给出自己的意见,他为官多年,岂能不懂立储背后的道理,这三个孩子资质都差不多,年岁差距也不大,立谁都一样,重要的是背后的人政治理念的不同。

        谢太后和荣王本来是政治联盟,推翻了敌人贾似道集团之后,这两位就成了对手,陈宜偏向谁,天平就倒向哪一边,现在就看谢太后是什么意思了。

        “荣王想立赵昰为储君。”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谢太后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说出陈宜想要的答案,“荣王还想迁都福建,可哀家不愿意走了,老了恋家啊。”

        陈宜会意,这是路线之争,谢太后留在临安,不会是想坚守城池,只能是和金鳞军和解,变相接受虚君制。

        这样一来,也许纳兰不会把谢太后怎么样,但是对陈宜之流就不会手软了。

        想到这里,陈宜决定站在荣王这边,他虚以为蛇,敷衍了几句,匆匆逃离了寝殿,冒雨去荣王府报信。

        荣王府外,风急雨骤,陈宜亲眼看到一个举着油纸伞的路人被狂风吹走,跌倒在地,连滚带爬,狼狈的就像当下的大宋朝廷。

        隆隆雷声,已经十多岁的荣王脸上阴晴不定。

        “太后果然如此说?”

        “果然如此。”陈宜点头。

        “相国怎么看?”荣王再问。

        陈宜有些慌神,他擅长演戏,拿豪言壮语感动部下,但是摊到事情却优柔寡断起来,前怕狼,后怕虎,怎么都不行。

        荣王见状干脆道:“你我联手……”

        陈宜直摆手:“大宋经不起第二轮了。”

        这是实话,一轮宫变就闹的国家四分五裂,再来一回,那不乱的跟西晋的王之乱一般,杀来杀去,最后便宜的是外人。

        荣王苦笑:“相国误会了,本王不想再动刀兵,太后想怎么做就随她去了,咱们联手迁都,拥皇长子为储君,方能为大宋留一份骨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