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宗祠议事

加入书签


  曹恪皱着眉头,将青瓷碗中的苦药喝完,这才起身离开卧室,在两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贴身小厮的护卫下步行前往宗祠。

  曹家的坞堡很大,占地百多亩。

  堡子中间,有座高约两丈的缓坡。

  坡上建有一座黑瓦白墙的祠堂,面积近两亩。

  这里,就是曹家的宗祠所在。

  曹恪穿件白色襜褕,和两个小厮拾阶而上,进了宗祠大门。绕到议事堂前,却被一个站在门边守卫的丁奴拦住。

  曹恪道:“我要见我大父,烦你去通报一声。”

  守卫有些犹豫,道:“家主正在里面议事。他之前交代小的不要去打扰。小郎君若无要紧事,请在外面稍候,等议事结束了再进去。”

  曹恪不想为难守卫,正准备离开,去远处等候,这时听见里面传来一个老者的声音:“棘奴,你怎么来了?快进来!”

  那守卫听见家主叫眼前这位小郎君进去,便不再阻拦。

  曹恪轻咳两声,双脚跨过门槛,进了议事堂。

  那两个小厮则在外面等候。

  议事堂坐东朝西,里面的陈设十分豪华。

  柱子和门窗皆涂红漆,上面雕刻着好看的花纹。

  屋顶天花板上画有彩色的图案,美轮美奂。

  地面铺有十来张宽大的红色竹席。

  每块席上,都放有一张墨绿色楠木案桌。

  南北两边的席上,坐着沛国曹氏谯县房的几位族老和各房管事。

  东边距离大门七八步远处,有一块绘有花草图案的巨大屏风。

  屏风前面,便是主位。

  有个身材胖硕的六旬老者端坐主位,望着曹恪,朝他招手:“棘奴,到大父这里来。”

  这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是曹恪的便宜爷爷曹嵩。

  曹恪走到曹嵩面前请了安,又凭着原身的记忆,和屋内众人打了招呼。

  曹嵩满脸关切地问道:“乖孙,病好了没有?”

  “谢大父关心,孙儿还是有些不舒服,不过比以前要好多了。”

  曹嵩放下心来,道:“那就好,不枉我这么多天来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替你祷告。”

  曹恪闻言,心中不禁有些感动,道:“孙儿谢过大父,让您担心了。”

  曹嵩又问了曹恪一些近况,便让他到曹德身边跽坐。

  曹恪坐在席上,听见曹嵩道:“好了,继续议事,刚才说到哪里了?”

  “端午前收麦子。”一个族老答道。

  曹嵩颔首道:“各房要催促自家的子弟和佃户在端午前将小麦收完,同时慢慢将应搬走的财产、家私装车。夏至那天,我们就动身。”

  曹家作为地方豪强,从谯县迁到阳都,也没忘记在坞堡周围开垦荒地,作为立足之资。

  目前在坞堡所在的山岭之下,大约有近万亩田地是属于曹家的。

  因为形势所迫,那大片的田地也只能无奈放弃了。

  当然,曹家能够在徐州开垦这么多田地却没有惹人怀疑,少不了琅琊王刘容和阳都侯刘邈的暗中帮助。

  不过琅琊王不久前就去世了,而阳都侯被朝廷任命为九江太守,即将去上任。

  在这种情况下,曹嵩觉得继续呆在徐州已经变得很不安全了,还是去儿子那里为好,于是在曹操派人过来请他去兖州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宗祠议事堂中,族老和管事们等曹嵩把话讲完,都说了声好。

  曹嵩从案桌上拿起一杯酢浆,刚喝了一口,就听见曹恪问道:“大父准备怎么去兖州呢?”

  他不由得笑了一声,心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呆,这问题也要问?

  以前的曹恪有些愚笨,平时沉默寡言,不爱和人说话,周围的人都说他呆头呆脑的。

  因此,曹嵩并不觉得曹恪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放下瓷杯,曹嵩说道:“当初我们是怎么从豫州到这里来的,当然就怎么从这里到兖州去。”

  曹恪轻咳数声,道:“大父,孙儿觉得就凭家里这么点人,在乱世之时带着大批家财招摇过市,是在找死!”

  众人闻言,齐齐愣住。

  须臾,只听见一个族老连呸三声,喝道:“臭小子胡说些什么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