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三仓除了公司事务,其他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对于房改这事的跟进上。
他当然不可能傻到跟萍萍去打听有关于她家房改的进展。
但是俩人一起出来吃个饭的时候,他却是大放厥词地评论现在的社会热点。
当然,这些日子主要的社会热点就是房改。
毕竟衣食住行,住的最大头,一套房子有可能解决好几代的居住问题。
现在的房改政策,一改以往将近五十年的住房福利,牵涉到千家万户生活的最大头。
肯定是最热了。
三仓大放厥词发表社论,其实就是想勾起萍萍的话题,他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不过,这位周警官的嘴实在是太严实了。
也不知道这女孩太精明还是太警觉,或者是职业习惯,反正,三仓大放厥词,他放他的。
人家周警官除了评价面前桌子上的美食,其他一概不予置评。
关于房改的话题一个字不接,尤其绝口不提她自己家的事。
三仓想套话的阴谋,可耻的失败了。
当然,失败了他也不气馁。
想套话,不过就是想多一个信息渠道。
萍萍嘴严实,但是她家目前的情况,还在三仓持续源源不断的深挖当中。
三仓跟进了多日,除了萍萍一家三口的内裤尺码还处于尚待调查之外,其他情况基本打探得清清楚楚。
她家那套不到五十平米的房子,由于是多年的公房,厂里的定价是2800一平米。
刨去夫妻二人的工龄补贴,她家还需要上交将近八万块钱。
现在两口子每人的月工资也就七百来块钱,这还是涨了多次的数目。
即使沪海人再节约,在工资低的前些年,刨去生活用度供应学生,她家一年也存不下多少钱。
据三仓大数据测算,萍萍她们家自己能拿出来的钱,最多不超过四万块。
也就是说,她家还有四万块钱的缺口。
如果不贷款的话,想要从亲朋好友手里借到四万块钱,难度不小。
这些日子,三仓就开始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
他知道,自己的亲事,最终就在这四万块钱上面了。
据探子回报,周文良夫妇这些天一直在张罗着四处借钱。
可是,现在他家能借到钱的渠道真不多。
因为他家的亲戚朋友基本集中在沪海本地,人家也是职工啊,也摊上了房改。
亲戚朋友还想跟他家借钱呢!
据说周文良两口子这些天十分焦虑,上蹿下跳,各种操作,但是收效甚微。
两口子人都瘦了。
他们的焦虑在于,如果拿不出这四万块钱,买不下这套房子,那就只能搬出去。
搬到哪儿去啊?
难道去租房?
对于堂堂沪海本地原住民,国企老职工——哦不,国企干部。
老了老了却要出去租房,他们是无法接受的。
再者说了,虽然他们住的这栋楼建设时间很长了,属于旧楼,但毕竟是公司的公房。
他们上下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来回太方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