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回 孔府奏表媚新华,林冲建校废太学-第2/3页

加入书签
  萧让回道:“皇上放心,今年开封政学院、登州政学院、华夏大学的招生,以高考为名,用推荐加考试的方式进行,特别优惠前宋举人秀才入学。今年内会在华夏旬报上刊登明年高考的考试提纲,鼓励士子研学实用,并且明年还会给前宋举人秀才优待加分,后年加分减半,在往后就没有加分了。而且年龄也递减,今年四十,明年三十五,后年三十,再往后二十五岁以下才可参加高考。明年高考定于六月,九月入学。这几所学校的学制都是三年。另外,公立蒙学三年、小学三年、中学三年,正按照登州模式在推进中。”

  萧让喝了口水后继续禀报:“要办学,教师奇缺,学部计划明年办一所师范学院,学制两年,专门培养教师,地点尚未选好。”

  林冲道:“不用等明年了,要尽快绥靖边远地区,长期而言教育是关键。就今年开始,就从没有招入开封政学院、登州政学院、华夏大学的人中招生,名字就叫开封师范学院,明年在洛阳再办一所洛阳师范学院,学制两年。师范生上学期间给补助,毕业后如去边远地区从教八年以上,可免试安排官职。学校地点就放在开封观音院。”

  宋朝的官话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而开封则是朝廷和皇宫所在地,是所以林冲要把师范学院办在洛阳和开封,并把官话正式命为大华国语。林冲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国语推广人,所以要求师范学院对国语要有基本要求。林冲希望,很快就能在大学、中学、小学、蒙学学校里,禁止非国语交流,边远地区更需如此。

  礼部尚书崔靖道:“微臣建议,开封城内有很多太学生,应该优惠鼓励他们去上开封政学院、登州政学院、华夏大学,还有开封师范学院。也免得他们在此无所事事,闲中生事。”

  宋朝的太学,怎么说呢,有点类似后世的谠校。生源主要是推荐生,推荐人则以朝廷和地方官员为主,也有皇帝钦点、皇亲塞人、贵族介绍、名人举荐、甚至利益交换钱财开路的,总之是鱼有鱼路虾有虾道。

  太学生的待遇那是相当的好,在恩养文官文人的宋朝,太学生就是未来的“国家栋梁”,再穷也不能穷了他们。不但食宿全免,每人每月还享受上千文钱的补助,可谓“深受国恩”。

  太学生如果考试优异,为上等上舍生,继续优异则可释褐授官,无需参加科考,甚至可授同进士。太学是学子们在科考之外的另一条做官之径。

  那太学生学点啥呢?就是圣人之说不断炒冷饭,再有就是吟诗赋词,啥实用经济数问格物都没有。太学生们平日里最主要的事情,说学问点就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说通俗些就是扯蛋。

  徽钦二宗时期,共有三千多太学生在汴京太学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太学生领袖陈东。陈东洒脱不拘,志向宏远,嫉恶如仇,名声显赫,鼓动力强。靖康之变时期,陈东率太学生们多次上书、游行、闹事,干预朝政,逼宋钦宗启用李纲。

  不过金军占领汴京后,当初热血爱国的太学生们,很快露出本相,一部分利用各种机会逃出开封;一部分躲了起来;最奇葩的是有百多太学生,竟然主动投靠金军,献言献策,绘本家乡山川地貌给金军,带路.党地干活。这么一群热情的“青年俊才”,后来连金兵都觉得恶心,以至于“觉其无能苟贱”。

  登州军击败金军后,处置了那百多投靠金军的败类太学生。而其他留在开封的太学生,有一千多人,还占着太学院,等着新华朝重用他们,或至少恢复太学。

  张邦昌道:“这些人恐怕不适应新华朝的新式教育,是不是可以先恢复太学,再慢慢改过来。”

  晁盖道:“刚才智深大师说的文人儒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这些太学生便是如此,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国家钱财。”

  鲁智深道:“太学那块地方,也该收回了,我朝已有数所新式大学,不需要太学了。”

  林冲点点头道:“两位兄长说的是,这些太学生,空耗前宋钱粮,国难之际一无所用。就叫开封政学院、登州政学院、华夏大学参照举子优惠招收入学,剩下的只要愿意,皆可入开封师范学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