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北面的宁武兵也快赶到了。李自成让刘宗敏前去阻挡,歼灭或赶跑都行;南面的虎大威不用管他。完事后刘爷继续潜伏就行。
大统领趁闲跑去游览了姑射山,风景不错。然后革命军和扫地王张一川留在汾西断后。
张一川是个能人,再过三年他会跑去凤阳烧了老朱家皇陵。那事跟李自成完全没关系,原历史线李自成离着凤阳几千里地呢,他飞都飞不过去。跟张献忠的关系也不大。
后来,张一川被官府招安,接着死在张献忠手里。
大明胸怀宽不宽?张一川这种人都能招安。
也可能是因为反王数量太多,名号太杂,朝廷根本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不然就凭刨了朱元璋的祖坟,张一川必须被凌迟处死。
当然,这次他的大结局应该会换一个了。
七月底,虎大威率兵出山追击流贼。他一看革命军严阵以待,掉头就跑。
李自成郁闷,咱现在有这么大威名了?
大顺军再等了一天,结果得知老虎直接跑回隰州去了。
没劲!
李自成跟张一川商量,汾西县这种山区穷的拉稀,咱往南边走一走。老张没意见,反正有大顺军顶在前头扛事,他跟着混吃喝就行。
此时北面的介休县知县正是何腾蛟,将来是南明重臣。李自成暂时也没空跟他多谈谈人生理想,只送了一首诗打个招呼。
大顺军先跑去霍州饱餐两日,然后沿汾河南下过赵城县。前面就是平原地带,人马驻扎于明姜镇休息。
此地再往南十几里就是洪洞县,沈一石老家。
短毛“高僧”暂离大队,轻骑前往,顺路跑贾村广济寺参观了那颗大槐树。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初洪武年间先后从山西往外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累计起来将近百万人之多。
洪洞大槐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移民集散地。
因为移民都是被强迫离家的,官兵就在每个人小脚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防止他们逃跑,于是就有了“跰甲”谣言。
又因为老百姓都是被官府绑着双手行路。在押解过程中,他们需要大小便,就冲着押解的兵卒喊一嗓子:“解开手,我要方便。”
时间一长,人们懒得多费口舌,只喊一声:“解手。”
从此,大小便又多了一个代名词。
当然,这个说法同样没道理。“解手”一词早在元代就已出现,:“……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
……
李自成一路念着“阿弥陀佛”,顺利进入县城。
沈一石又去河北买粮了,不在家。
沈老西儿惊掉下巴,“大,大,大掌柜?你怎么来了?”
李自成笑道:“带着大顺军出来遛一遛。”
沈本升急忙道:“可不敢造次啊,官军都在呐!”
南面四十里就是平阳府城,张宗衡的大队人马正在那边筹集粮饷。
李自成又不疯癫,当然不会打洪洞。并不是怕官军,主要这边也没啥好打的。城里上下几乎全被沈家暗中说动了,大顺军随时都能占领县城。①“伪官多山西洪洞人,皆生员之无籍者。”
倒是刚上任的知县老爷挺尽责,杨天精勒令邑绅杨义捐资三百两于六门左右增建敌台。
弄的杨土豪一肚子火气,天天念叨大顺军怎么还不来?老子给短毛纳税,不说有一系列好处,光是保平安就足够了。捐给知县有啥用?城墙修的再好能挡住大顺军?白瞎了。
李自成此次跑一趟只是跟沈家叙叙旧,交待些事情,没空跟其他土豪见面。
当前的洪洞也没啥名人,只有个刘令誉在外做官。他将来最高做到兵部侍郎,然后明亡了,然后先投顺后投清。
原历史线等到这个月月底,刘令誉会跟皇帝上言:“有自贼中逃回者言,旧在晋中贼首掌子等十六家,最枭獍者为闯将、紫金梁,戴金穿红,群贼效之。遂皆以红衣为号。”
可见在原历史线,闯将李自成在今年也出头了,更何论现在的大顺军。崇祯皇帝或许已经恨的咬牙切齿了。
至于“皆以红衣为号”,李自成的队伍虽然没叫“公农轰~军”,那也不妨穿个红衣靠拢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大统领趁闲跑去游览了姑射山,风景不错。然后革命军和扫地王张一川留在汾西断后。
张一川是个能人,再过三年他会跑去凤阳烧了老朱家皇陵。那事跟李自成完全没关系,原历史线李自成离着凤阳几千里地呢,他飞都飞不过去。跟张献忠的关系也不大。
后来,张一川被官府招安,接着死在张献忠手里。
大明胸怀宽不宽?张一川这种人都能招安。
也可能是因为反王数量太多,名号太杂,朝廷根本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不然就凭刨了朱元璋的祖坟,张一川必须被凌迟处死。
当然,这次他的大结局应该会换一个了。
七月底,虎大威率兵出山追击流贼。他一看革命军严阵以待,掉头就跑。
李自成郁闷,咱现在有这么大威名了?
大顺军再等了一天,结果得知老虎直接跑回隰州去了。
没劲!
李自成跟张一川商量,汾西县这种山区穷的拉稀,咱往南边走一走。老张没意见,反正有大顺军顶在前头扛事,他跟着混吃喝就行。
此时北面的介休县知县正是何腾蛟,将来是南明重臣。李自成暂时也没空跟他多谈谈人生理想,只送了一首诗打个招呼。
大顺军先跑去霍州饱餐两日,然后沿汾河南下过赵城县。前面就是平原地带,人马驻扎于明姜镇休息。
此地再往南十几里就是洪洞县,沈一石老家。
短毛“高僧”暂离大队,轻骑前往,顺路跑贾村广济寺参观了那颗大槐树。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初洪武年间先后从山西往外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累计起来将近百万人之多。
洪洞大槐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移民集散地。
因为移民都是被强迫离家的,官兵就在每个人小脚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防止他们逃跑,于是就有了“跰甲”谣言。
又因为老百姓都是被官府绑着双手行路。在押解过程中,他们需要大小便,就冲着押解的兵卒喊一嗓子:“解开手,我要方便。”
时间一长,人们懒得多费口舌,只喊一声:“解手。”
从此,大小便又多了一个代名词。
当然,这个说法同样没道理。“解手”一词早在元代就已出现,:“……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
……
李自成一路念着“阿弥陀佛”,顺利进入县城。
沈一石又去河北买粮了,不在家。
沈老西儿惊掉下巴,“大,大,大掌柜?你怎么来了?”
李自成笑道:“带着大顺军出来遛一遛。”
沈本升急忙道:“可不敢造次啊,官军都在呐!”
南面四十里就是平阳府城,张宗衡的大队人马正在那边筹集粮饷。
李自成又不疯癫,当然不会打洪洞。并不是怕官军,主要这边也没啥好打的。城里上下几乎全被沈家暗中说动了,大顺军随时都能占领县城。①“伪官多山西洪洞人,皆生员之无籍者。”
倒是刚上任的知县老爷挺尽责,杨天精勒令邑绅杨义捐资三百两于六门左右增建敌台。
弄的杨土豪一肚子火气,天天念叨大顺军怎么还不来?老子给短毛纳税,不说有一系列好处,光是保平安就足够了。捐给知县有啥用?城墙修的再好能挡住大顺军?白瞎了。
李自成此次跑一趟只是跟沈家叙叙旧,交待些事情,没空跟其他土豪见面。
当前的洪洞也没啥名人,只有个刘令誉在外做官。他将来最高做到兵部侍郎,然后明亡了,然后先投顺后投清。
原历史线等到这个月月底,刘令誉会跟皇帝上言:“有自贼中逃回者言,旧在晋中贼首掌子等十六家,最枭獍者为闯将、紫金梁,戴金穿红,群贼效之。遂皆以红衣为号。”
可见在原历史线,闯将李自成在今年也出头了,更何论现在的大顺军。崇祯皇帝或许已经恨的咬牙切齿了。
至于“皆以红衣为号”,李自成的队伍虽然没叫“公农轰~军”,那也不妨穿个红衣靠拢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