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求多福-第4/5页

加入书签
  “万金之家遍于各里,夙称巨富者十余户。”

  “有官不到大阳夸,有衣不到渠头亮。”

  大阳镇出产的钢针行销海内外;渠头村大户“金砖铺地,富甲泽潞”。

  因为富,纳税也不同。

  “泽之差银不编于地亩而编于人丁……而上丁银至二两七钱,则他省直所未有也……逐末者多富商大贾,或滞财役贫,冶铸煮盐,家累巨万而不置立锥之地。于是地不足凭,而始以丁役矣。”

  “田始八千四百顷,履亩法行增益殆万。污邪蟹螺何所不籍税,税难辨贫富,于是以丁出租庸,丁一征至三金,经数十年不稽登耗之数。”

  泽州高官也多,不算辖下的沁水、阳城,州附近光知名的东林党人就有七八个,比如硬刚魏忠贤的王允成等等。

  城里还有宣宁王、隰川王两座郡王府。

  可惜俩末代王爷不争气,无子,除国。

  万历时,因宗室繁衍过巨,遂减岁禄,并限制继承。

  “郡王无继统之例,其进封亲王或薨故绝嗣或犯罪革爵者,子孙弟侄及傍枝族俱不准承袭王爵。”

  王爷虽没了,还有旁支在兼理府事,多少能剩下点家产。

  另外,朱家后来一直在约束宗室人口。比如成化年间规定,亲王只能有妻妾五人。西门大官人妻妾都八人呢,妥妥的比亲王还幸福。

  到正德年间,朝廷又加码规定,凡生母来历不明者,一律不得纳入宗室。

  到嘉靖年间,又出了新方案。以郡王为例,要年过二十五仍然无子,才允许选配两名妾;过三十岁无子的可以有四个妾。

  多提一嘴。大明平民百姓纳妾也有规定,“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

  当然,后来没人遵守就是了。

  ……

  泽州近两任知州官声都不错。

  前个月黄图昌因父丧离职,“士民泣送百余里不绝,为明三百年第一云云。”

  顺便他的师爷也跟着跑了。狗日的,白送了他几千两银子。

  现任知州王胤长有一首:

  非我不爱钱,我爱谁不爱?

  敲骨吸人髓,天理良心坏。

  逼人卖田产,把来我置盖。

  逼人鬻妻孥,把来我养赖。

  逼人借银钱,把来我放债。

  人哭我欢喜,有些不痛快。

  我见爱钱人,当身遭祸害。

  又见爱钱人,子孙为乞丐。

  空落爱钱名,唾骂千年在。

  我有爱钱方,人己两无害。

  少吃一只鸡,可买五日菜。

  少穿一尺绸,举家有铺戴。

  俭用胜贪图,吾鼎尤当爱。

  “流寇”入上党,知州王胤长知道官军靠不住。那帮丘八大爷只会“尾贼而不见贼,惊贼而不杀贼”。于是他在郊外设立新营,募兵上千。

  再加上泽州城池坚固,“流寇”轻易不敢冒犯。

  可是王胤长心里不踏实,日夜巡城,即便积劳成疾,仍支床于城头督事。

  然而,最令他头疼的还是应酬官军。

  “贼去兵来,中贵总戎接踵而至。索饷如虎,毒害如狼,其视州牧不啻几上肉。”

  王胤长勉力维持,尽量应酬官军,“不令怒亦不令喜”。

  必须把那帮大爷伺候着,不然“军无粮则必扰民,民无粮则必从贼,贼无粮则必变流贼,则天下无了日矣。”

  老王是个明白人啊,可有啥用?

  ……

  十八日后半晌,革命军和泽州兵在吴王山下对峙。

  指挥同知陈承业一看“流寇”旗号,转忧为喜,急忙出营前去拜见大统领。

  城里得到喜讯,有个士绅就对张承宠说:“既是革命军,指挥使……”

  老张怒瞪一眼,“你不要瞎说话啊,我与流贼不共戴天!”

  他又转头对知州大义凛然道:“贼寇势大,非能力敌。陈家世袭指挥使百五十年,为国尽忠就在今日!”

  张承宠自请出城剿贼。

  知州王胤长感动坏了,连说不必犯险,凭城坚守可保无恙。

  “老爷无需多言,今日不是敌退便是我亡!”

  张承宠留下一封遗书,单枪匹马杀出泽州城,直奔敌营。

  王胤长不知原委底细,站在城头目送指挥使远去,热泪盈眶。

  城里其他土豪早清楚老张跟革命军勾连甚深,心说这次可高枕无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