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抢救黄泛区-第2/6页

加入书签
  老王是官身,进了县城自然有驿站招待。

  可驿站哪会准备斋饭?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李自成摇头晃脑,口出金句。

  王铎一呆,正要鄙夷,只听和尚又补充一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老王细细一回味,有禅机!高人!

  “大师从何处来?欲往何处去?”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王铎心说,你就别卖关子了,有屁快放!

  李自成端起酒杯,“来,哥哥!走一个!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王铎牙疼,碰了个酒。

  李自成放下杯子,打个响指。

  “火来!”

  话音刚落,短毛和尚食指上竟无端燃起一朵蓝幽幽的火苗。

  “……”王铎瞪大眼珠。

  又见和尚左手一翻,凭空出现一张符纸。

  “天地无极!玄心正法!”

  和尚将右手火苗隔空往符上一指,那符上瞬间出现一个绿豆大火球。

  紧接着小火球快速的在符纸上游走,所过之处纸面上就出现了道道符文。

  “不可思议!”王铎反应过来后大为惊叹。

  糊弄明朝人简直小意思,这套把戏在四百年后都能骗钱。

  李自成嘴里念念有词,手上开始玩花活,眨眼间换了张黄纸,放在桌上。

  王铎急忙凑近观看。

  “神火”烧出来的隶书工稳端庄——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

  “妙妙妙!”王铎拍案叫绝。

  字写的马马虎虎,妙的是内容。

  这两首堪称官场入门教材。只要遵循行事,入阁拜相不敢说,一生平安富贵不是难事。

  李自成显摆了一手,开口道:“老王,我在九峰山看过你给端靖世子写得碑,功力深厚。”

  王铎拱手谦虚,“世人多有谬赞,过奖了。大师这一笔隶书方显真本事。”

  他随即转口道:“小兄弟有话不妨直说。不才虽然官职低微,但在外面也略有几分薄面。能帮忙绝不推辞。”

  “觉斯兄快人快语!”

  李自成也就不故弄玄虚了,“六月初六日,大水自西而来,黄河两岸水高丈许,伤人漂房……”

  进入五六七月份,陕西山西京师河南连续降雨。

  陕州、鹤壁等地“银雨四十日”。

  六月初六日,黄河决口于孟津,“横溢数百里”。

  杞县、鄢陵、扶沟、西华、淮阴、鹿已、拓城、沈丘、商丘、虞城、砀山、萧县、丰县、太和等淮河以北地区均被波及。

  陈留一带“白骨如山,人至巢居”;许昌“平地水深二丈,飘没房屋人口无算”;汝阳、遂平、确山“平地操舟”。①甚至还有记水高数十丈,尼玛十层楼高了,文人的嘴没把门的,看看就好,信他年都过错。古代谎报、夸张灾情是常规操作,这样上面万一赈灾免税,地方官就能黑一大笔。第二年还有个河南官说崇祯五年河南全省大旱,扯几把蛋。

  黄泛区老百姓苦矣。

  当然有大雨的原因,但更多是人祸。

  以黄河来说,明代原来定有“三年一小挑,五年一大挑”的疏浚制度。

  万历以后“凡大挑、小挑之费,俱入上下私橐。”

  “天启以前,无人不利于河决者。侵尅金钱,则自总河以至闸官,无所不利;支领工食,则自执事以至于游闲无食之人,无所不利……于是频年修治,频年冲决,以致今日之害,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潘季驯之后,再无能人干实事。

  这正是崇祯年间“河患日棘”的根本原因。

  其他水系的情况也差不多——

  大臣奏:东南时患水灾,皆水利不修之故。

  崇祯皇帝问:水利为何不修?

  钱龙锡回答:水利是东南第一大事,但修理需要钱粮。

  朱由检一听要钱,急忙开动脑筋:要修水利,可扰民否?

  征发劳役白干活当然扰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