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资敌-第2/3页

加入书签
  “还有件事,皇帝派遣的太监马上要到了。大统领,这必须要打点一下。”

  崇祯虽然干掉了一个魏忠贤,后来又提拔了无数小魏忠贤。

  比如王坤,崇祯四年任宣府镇守太监,他弹劾谁,谁被罢免;谁弹劾他,谁也被罢免。最后弹劾到大学士周延儒头上,周延儒屁都不敢放。左副都御史王之道不满,上疏,随后王之道被罢免。

  到崇祯五年,马士英被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他刚上任一个月,就因为挪移公款六千两贿赂权贵被王坤揭发,被皇帝遣戍。

  实际内情,“例巡抚到任,修候都门要津,侑以厚贿。赎缓不能猝至,则撮库中正额钱粮应用,而徐图偿补。此相沿陋习,各省各边皆然,不独一宣府也。士英莅任未几,一时不及抵偿,遂为王坤所纠。坤既以发奸为功,上亦心喜内臣之果能绝情面而剔积弊也,故凡言内臣者皆不听。”

  明末“潜规则”,每一届巡抚到任,都要给京城达官显贵奉送钱财。一般来说,巡抚值五六千两银子;知府二三千,官场上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如果你手里钱不够,那就先挪用公款补贴,之后刮了地皮再慢慢偿还。

  结果马士英运气不好,被揪出来了。

  由此看,太监还挺好用,可惜治标不治本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革命军在上党太闹腾,崇祯派出了太监巡视。

  李自成不满,“凭什么我打点啊?你们剿贼不力,人家来监军,不应该是你们去巴结太监?”

  张承宠谄笑,“我们自然是要巴结的。那个,大统领最好也出个一二千银子意思意思。这样就能往上报个招抚,对大家都好。”

  “你们倒是打的好算盘。”

  李自成无可奈何,花钱保平安吧!革命军暂时还要养精蓄锐,不宜搞大动作。

  这边谈完,大统领急忙跑回窦庄跟张道濬通气。

  老张说,宁山卫资敌的事也就平平无奇吧,那些官儿早没节操了。他并没感到诧异。

  能不能拿下天井关,这个不好说。

  至于剿灭九条龙,张道濬现在觉得可以干了。

  革命军占据太行山后,进可攻退可守,经营个三五年,上党高地唾手可得。

  李自成当即拍板,“老张,九条龙这事交给你了,争取年前办妥。”

  张能和李过两部合起来两千多人,再加上协助的八百卫所兵,应该够用。实在不行还可以把新兵营拉出去充数。九条龙只是个山大王而已,应该好打。

  虽然对方的口碑还好,不怎么祸害百姓。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而且他还不吃猪肉。

  九条龙要么无条件投降,要么被剿灭。

  将来时机成熟了,李自成还要火并张献忠、罗汝才等人,他们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如果这回闯王高迎祥比较幸运,没死的太早,李自成一样要跟他拼刺刀。

  每个县就那么几个土豪,要是被他们抢先搜刮完了,革命军吃啥?

  一个国家,一个主义,一个领袖!

  有李自成这一个反王就够了,余者统统消灭!

  ……

  第二天,李自成赶往端氏镇。

  手下无人可用,啥事他都要亲力亲为,忙的团团转。

  李自成刚指导着烧水泥、造蜂窝煤,留在沁水的张兴教又来信。那边设立税务局的事不顺,县里要谈判。

  隔天,李自成又匆匆到了沁水。

  招待他的仍然是刘兆敏刘师爷。

  师爷又称幕友、幕宾、幕客等,无幕不成衙。

  但凡县令上任,刑名师爷、钱粮师爷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两位助手。他们杂学博识、睿智精明、处事周全,熟谙地方种种门道——这都是从幕资本。

  前者协助县令审理案件;后者为东家办理钱粮奏销、地丁人口、杂税征收等业务。

  因为科举出来的县官几乎毫无执政能力,异地为官又两眼一抹黑,不请师爷玩不转。

  知县令到任之后,师爷先要出面去找衙门各房书办谈条件,讲斤两,勾结起来各取所需。

  刘兆敏是湖广襄阳人,家传本业是刑名,但他学艺不精,一直混不到好东家――跟随的大多是些在偏僻小县里打转的举人老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