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钱难赚-第4/4页

加入书签
  崇祯朝还是明代钱币最复杂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最复杂的时期,款式计有百余种。早先铜币铸造精良,用料实在,后期就粗制滥造了。那种破烂货能兑换的银子当然少,也算个银价上涨原因。

  要是再展开了讲,就要细论明末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同时发生的奇特现象,不说了。

  闲话暂停。

  总之,弄铜钱不划算,白给铸币权都没用。

  银币暂时也不实用。市面上绝大多数交易都是用铜钱,还有些是以物换物。银子往往只是计价单位,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

  你要拿银子出去用,还要担心损失。因为有些商家或银号在剪开银子时会舞弊,比如“飞渣”、“抹蜡”等等。所以一般来说顾客也不太愿意用银子付钱,以免被揩油。

  至于大宗交易,称量银锭显然更方便。

  海外流过来的银币也全被商人们熔成银锭了。

  所以,等将来革命军势力坐大了再考虑弄铜钱、银币。到时候有了银矿、铜矿支持,造币才有赚头。

  李自成之所以弄钱庄,赚利润是次要的。

  一来是让人们适应“大顺纸钞”;二来搞汇兑方便自己人在外地提钱;三是为小商户自耕农提供无息贷款扶持;四是吸收存款偷偷自用;还有就是跟地方士绅富商拉关系。

  发纸钞或者搞汇兑,需要本钱厚,不然来个挤兑就完蛋。

  李自成的闲钱只能拿出两三万,再四处借一点凑个十万整。

  先在沁水把摊子支起来,试营业一两个月后再往外地开分号。

  ……

  跟随沈一石前来的还有个交城毛皮商。

  早前在波罗堡,李自成跟沈老西儿攀谈时知道他做毛皮买卖,然后在绛州给沈一石的册子里就有鞣制皮革方法。

  沈家只做原料生意,就以方子入股了另一家大作坊。

  老杨依法熟皮,出来后虽然远超硝制旧货,只是跟册子上描述的还有些差别。这次特来请教大统领。

  新法熟皮有些原料不好找,比如碱式硫酸铬等,通过红矾加糖等简易制备及其它替代品勉强也能用。

  李自成当场详解,又动手演示一番。弄出来琥珀色、黑色皮子各一,上蜡抛光,成皮光泽照人。

  沈一石惊呼,“这哪还能看出是原先皮子?卖十两银子都不为过。”

  一张羊皮多少钱?

  一斤劣茶产地不超过十文,拉到草原上就能换一张羊皮。

  五十斤重的羊只值三斤茶叶。遇到酒蒙子,一斤劣酒换一只羊。

  羊不够可以先赊货,50羊欠到来年还就翻成了100羊。这也不贵,因为蒙人游牧呀,第二年去收账可能连人毛都找不到了。②此是夸张说法,正常情况下还是可以找到欠债人,后面讲。

  六只羊又等价于一匹中马。

  一匹布二三百文,能换一头四五岁的牛。

  蒙人一双光秃秃没花纹的牛皮靴子要二两银,全云的要七八两,这还是硝制皮。

  一张牛皮按五六十尺算,一双靴子耗皮只五六尺。

  大统领的光泽新皮不怕水,还能做腰带、皮包、马鞍……皮衣更拉风。

  坏处在于将来断粮时没法煮皮带吃……

  “你就说一双这种皮靴能卖多少钱吧?”

  老杨笑得眼都眯缝住了,“成本折下来不过五六十文,咱开头卖它十两银子一双。”

  他又急忙补充道:“每卖一双提半价给革命军,大统领的军需一概按成本价。”

  李自成让他赶紧回去卖,革命军缺钱呐。

  说到缺钱,就要提一下王重新那边的“保护费”。

  王重新在郭峪附近跑了几天,收效不大。

  有些碍于面子还打两句哈哈,交情一般的直接甩脸色了。把老王弄的灰头土脸。

  端氏镇的贾富贵也没啥进展。让人掏腰包哪那么容易。

  屯城的张慎言更是不愿出头揽事。

  一个个的土豪,不见棺材不掉泪!

  txt下载地址:

  手机阅读: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