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一思想犯水文不看-第4/5页

加入书签
    梅淡然不是一般深闺女子,李贽就夸她为“女中丈夫”。他不视淡然为弟子,而是彼此之间称师。

    李贽的女弟子不止一位,梅家的大小媳妇以及其他几位女士也同样拜李贽为师。

    时人眼中这是“伤风败俗”,自然引起圣人之徒侧目。被人称之为“僧尼宣银”。

    李贽仍然我行我素。

    他还理直气壮地辩解“我回首一生……心上无邪,身上无非,形上无垢,影上无尘……”

    李贽自认和妇人们交往完全合于礼法,毫无“男女混杂”之嫌。但是又不伦不类地写下“山居野处,鹿豕犹以为嬉,何况人乎……”

    假如他能看到唐代白居易弟弟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不知会不会引为知己。

    ……

    梅之焕当然会受到李贽影响,早前因杨链案被牵连戍边时作诗说,效忠这样一个朝廷到底值不值。后话暂且不提。⑤

    梅家是麻城名门大地主,奴仆佃户上千,可排第二。异端李贽能长时间在麻城潜心治学,若没有他们护持不可想象。

    不过他也当面批评过梅国桢迂腐,真是个怪老头。

    万历二十一年,三袁来访。

    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开创了明代文坛“公安派”。

    当时沁水人刘东星上任湖广左布政使,适逢三袁与李贽一起到黄鹄矶游览,遂去拜访。

    两人谈道论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后刘东星因为父丧,丁忧在家,于是让儿子刘用相前往麻城致问邀请李贽。

    李老汉来到坪上村,一边跟人谈学论道,一边辅导刘用相等子弟读书。住了一年多。

    恰逢梅国祯此时正巡抚大同、总督军务兼理钱粮,他便邀请李贽北上相会。

    大同边关之地,李贽对军事起了兴趣,开始写作《孙子参同契》。

    梅国祯称之为“集兵家之大成,得《孙子》之神解。”

    李贽随后又去南京待了段时间,在焦竑帮助下出版了《藏书》。

    当时士人“全不读《四书》本经,而李氏《藏书》、《焚书》人挟一册,以为奇货。坏人心,伤风化,天下之祸,不知所终。”

    等李贽再回到湖北,原寄居地已被湖广监察御史烧成白地,“置诸从游者法。”

    东林党人冯应京能拜服耶教门下,也参与过翻译《几何原本》,却不能容忍李贽。④

    老冯在反对万历矿税的斗争中也算急先锋。后因事被逮捕,百姓“拥槛车号哭,车不得行”。

    他在《舆地图叙》写“即如中国圣人之教,西士固未前闻,而其所传乾方先圣之书,吾亦未之前闻。乃兹交相发明,交相裨益。惟是六合一家,心心相印,故东渐西被不爽耳。”

    嘎灯都能拜服,可李贽的“异端邪说”却不是谁都能接受。慕洋犬果然是祖传。

    万历三十年,著名东林党人,当时还只是礼科给事中的张问达上疏弹劾李贽:

    “李贽壮年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者也!

    尤可恨者,寄居麻城,肆行不简,与无良辈游于庵,拉鸡女,白昼同浴。勾引士人妻女入庵讲法……至于明劫人财,强搂妇女,同于禽兽……”

    张问达弹劾的好。他后来官运亨通,天启年做到吏部尚书。后被弹劾,命追赃款白银十万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