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神棍李自成水文-第2/8页

加入书签
    “治田间,课炉冶。薄食忍嗜,习为俭勤,僮仆最下者共苦乐。又行贾中州,用是居积阜成。”

    彼此寒暄一顿,李自成神棍附体,“你家这娃机灵,好好念书。过两年就是秀才,十九岁中举,二十岁进士。有缘的话咱在河南原武县能见上一面。”

    好彩头谁都爱听,老张当即端一盘银子奉上。

    李自成坚辞不受。

    他心说,你儿后来官至陕西巡抚,清朝的。墙头草,日后招揽起来应该能省点事。

    出了张家门,李自成又提点贾富贵,“我待不了多久。周边府县有头有脸的人物,你要多拉关系。日后有大用。”

    贾富贵自己就是大商人,附近做买卖的都熟,就是官宦之家的门不好登。

    商人有钱,可是没地位。

    第二家拜访老杨。

    杨扑原是京师大兴知县,前些日子由家信得知流寇猖獗,遂返乡。

    润城北边三面环水,老杨已踏勘好地形,眼下正在筹措资金,欲造坚堡抵御流贼。

    李自成扯谎慕名而来,愿捐银一千两。

    杨扑大喜,二人相谈甚欢。

    李自成向他提议,本地炼铁废弃的坩埚甚多,用这东西砌墙,堪称铜墙铁壁。

    三百年后小鬼子围攻,用炮都打不下。

    拜别老杨出了门,李自成提醒贾富贵,“别忘了捐银一千两。”

    “好好好!”贾胖子答应的干脆。

    当晚在润城休息。

    第二天李自成前往几里外的山沟。

    郭峪也是富甲一方的大镇,居民近万。

    郭峪三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厉害!

    王重新三十出头,他十四岁时就继承家业,来往于长芦、天津行商。现在名下有雇工上千人。

    大土豪乐善好施,力崇俭朴,丝绸不穿,轿子也不肯坐。

    按大明规定,商人坐轿违制,但早没人当一回事了。

    明初定,文武百官都不得坐轿,“虽上公,出必乘马”。何论商人。

    一来骑马彰显武德;二来宋儒反对坐轿,认为以人代畜,于理不宜。也算个理由吧。

    可是,坐轿到底舒适,遮风挡雨且又威风气派,逐渐就泛滥了。

    于是景泰四年朝廷重定规矩,三品及以上官员可以坐轿。

    这就导致一些有趣现象。

    比如,光禄寺卿是从三品,而都察院佥都御史是正四品。后者官品虽略低,但实权远大于那些清水衙门。因此光禄寺卿奉旨改任佥都御史,都不会有降职的懊丧,而是感到幸运。

    不过麻烦也随之而来。能否坐轿的界线恰好划在三品与四品之间。转任佥都御史的官员赴朝谢恩时可以坐轿,接受任命后却只能告别轿子改为骑马。

    所以《万历野获编》中有“抬轿谢恩,骑马到任”。那些转任官员在兴奋能捞钱之余,难免会有些不能坐轿的缺憾。

    规定当然用来打破的,凭啥我六品官不能坐轿,老子就坐。

    于是在弘治年再次重申规矩:文武官例应坐轿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城管事、内外镇守、守备及公、侯、伯、都督等,不问老少,皆不得坐轿,违例坐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

    重申禁令能收到些效果,但日子一长,又渐渐松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