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拳打南山猛虎-第3/5页

加入书签
    邢喜怀再大声道:“朋友顺风而去,咱们浑天不见青天见。牙淋窑啃吃窑,再碰盘。”

    李自成无功而返,灰头土脸的继续回庙里蹲着。大统领为了避免形象倒塌,不得不耐心的给喽啰们解释一通缘由。

    天亮后,四人来到大宅附近的茶馆,桌上左边空置一茶杯。

    邢喜怀很快就寻来了。

    “大……大兄弟,是你?”

    他实在没想到。七月份还有几千兵的反贼大统领,现在怎么跑来翻墙当小贼了?被官军剿了?混的好惨啊!活该!

    李自成一笑,“坐下说。”

    两人这就闲聊开了。

    俗话说,穷文富武。

    饭都吃不饱的人哪会练什么真功夫;富家子弟又受不了那个苦。

    功夫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旦懒散,状态马上下滑。

    武功太容易失效,练起来又累又苦,还要坚持不懈。如果没有收益,鬼才去练。

    传武的训练量和训练方式跟职业竞技运动员一比,简直天上地下。

    也别信什么民间老师傅。年龄一大身体素质必然下滑,所以说拳怕少壮。

    要说比兵器,年纪大的或许技巧足一些,占优势还是有可能的。

    徒手格斗没得比。李自成单手就能打的他们“接化发”一条龙。

    王宗岳传太极与蒋发,老蒋家里也不富裕,教出几个徒弟也多是给人保镖护院。乱世之中混口饭吃。

    民间武人大概有四条路:保镖护院、教拳传功、落草为寇、撂地卖艺。

    李自成顺便打听了下温县大地主陈王廷,邢喜怀说对方练的是少林功夫,有师兄陈敬柏在他家当护院。

    附近一带武人相当多,跟一座庙有些关系。

    十几里地外的唐村有座千载寺,建于东汉,原名无极寺。因魏太武帝灭佛,遂更名为无极庙;东魏时更名为千载寺。

    它的东邻是三圣祠,供奉伏羲、文王、孔子;再往东是太极宫,内有老君殿、太极殿、药王殿等。

    寺南有个叫博鳌潭的小湖,人称伏羲观鱼潭,潭边有个周易祠,里边存放有许多经书。

    还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无极殿、三教堂、禅道学舍、练武堂和碑林等等。这些建筑群左右相连,统称为千载寺,共占地五百余亩,民间俗称“五顷寺”。这里是典型的三教共融之所,信徒友好相处,香火兴盛。

    历代名人纷至沓来。什么刘彻、李世民、孙思邈、王重阳等等。

    唐代千载寺住持号十力僧,出外游方又化号李道子,文武医易博艺皆修,创无极养生功。功夫经千年流传,又演化出各种武术。本地光是讲武堂就有四座。

    同时,千载寺还是明代洪洞大移民的集散地。

    比如李氏一族。

    “始祖妣王氏,聚广济寺大槐树荫,徙河邑千载寺,应官府设司驻员,迎迁分办。众徙下山四方不一,同足潮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硕四邻茅舍茶待……”

    “……家住山西洪洞县凤凰村,李清江配王氏。洪武四年迁住河内怀府唐村,弟李清河同来住李洼村……”

    “始祖李公讳清江与河邑常阳村(温县陈家沟)陈公讳卜,赫庄陈公讳厚,李洼李公讳清河、刘村蒋公讳培礼,徙途相舍衣食,义厚,入寺庙拜圣结义……”

    五个结拜兄弟还在寺前植下“二柏架葡萄”留念,之后年年来此聚会。百年以降,陈、李两姓世代通婚,子孙在千载寺习文练武,人才辈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