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拉投资(下)-第2/3页

加入书签
  让商业片导演去拍文艺片,这跟让网文作者写传统文学有什么区别?

  当然也不是不能,再不行可以找别的导演,投资易胜传媒的电影又不是必须李闲云执导。

  问题是它不赚钱啊。

  李闲云挠了挠头皮道:“电影产业是高风险,商业片的话,我不敢保证大家大赚,但正常都能有盈利。文艺片的话,那就是铁亏了。”

  可惜这话挠不到大佬们的痒处。

  曹重锐直接道:“这个问题不大,我就是想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文艺片,获个奖。我没读过什么书,但还热爱文学,自己写过一些故事,想着能不能改变成剧本。”

  我擦!

谷卙  最怕的就是你这样的。

  李闲云瞬间头大。

  这段时间他接触的人多了,知道有这么一类人,就是少年情怀,没事写两笔,然后视为珍宝,沾沾自喜,总觉得自己写得很好。

  正常。

  自我欣赏的一大特点就是自我满足。

  艺术创作首先就是满足自己,然后再追求满足别人。

  有经验的人知道如何双向满足,没经验的就只剩满足自我了。

  眼前这位显然也是——满足别人他做不到,没事估计就是捧着自己写的稿子在家自嗨。

  李闲云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把话跟他说清楚:“文艺片和商业片最大的区别就是,文艺片以奖项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获奖本身就是竞争激烈的事。如果没能拿到奖,就意味着双向落空。”

  在电影领域,文艺片也算是非常特殊的领域了。

  很多人不知道,总以为拍文艺片的都很惨。

  却不知道拍文艺片的大多活得很滋润。

  没错,惨的永远只是投资人,成功的却是导演们。

  拿别人的钱成就自己的名声,要论人品,拍文艺片的导演某种意义上可比商业片导演渣的多。

  片子拍完了,获奖了是自己的名声,没获奖也没关系,反正钱赚到了。

  倒霉的永远只是投资人。

  比如某著名的文艺片导演贾某某,看他的片子那是充满情怀和艺术感,但其本人却是个极为成功精明的商人。

  本质与表面永远是反着来的,象李闲云这种商人,在那些大佬面前,怎么看都是菜鸟。

  可就算这样,你架不住投资人乐意啊。

  文艺片市场惨淡成狗屎,照样风起云涌,无数人扎进来。

  眼前这位就是。

  人家不要别的,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我想要都可以有,我就是要个情怀。

  要让别人觉得我这个大老粗,也能拍出那种有情怀的艺术作品,哪怕不是我导的,至少我是编剧,是投资人,说明我有眼光,有文化内涵啊。

  有钱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填充!

  而影视圈就是弥补这块儿的。

  这刻听曹重锐这么说,李闲云也知道拒绝没有意义,只好道:“我要看过剧本才能做决定。有必要的话,要做修改,而且不能担保……不过……有足够的钱,问题也不大。”

  只要品质说得过去,剩下就是钱的问题。

  至于钱给多少,除了看品质,也要看竞争。

  一堆大佬拿钱出来打点,只会哄抬评委们的瞎眼成本,所以关系还得打到位。

  关系到位了,几十万就够。

  关系不到位,几百万也搞不定。

  李闲云不想为这点破事费心思,对方一定要拿奖,那就多出钱,我尽力做好。

  大不了多给你拍几部,年年冲。

  只要肯砸钱,就没有不瞎眼的评委。

  听李闲云这么说,曹重锐很满意:“好,我回头把我写的故事发给你。我们好好聊聊。”

  事情就这么定了。

  饭局过后,李闲云也便干脆住在赤城,一通电话狂打。

  直接把大佬们看中的姑娘一个个约谈,确定了对方的意向后叫过来,签约,打包,送走。

  这边送人,那边签合同收钱。

  李闲云人还没走,三个亿的投资款先到账了。

  操!

  李闲云敢发誓,就没见过这么不把钱当钱的。

  当然李闲云也理解,除了大佬们有钱,本身有需求,也还有李城的面子,他可是在大家面前说了自己不少的好话,反复承诺,基本就是名誉担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