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名场面-第2/4页

加入书签
  按照惯例,外戚辅政,于是王政君的哥哥王凤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

  这是一次正常的新老交替,但在这当中,也有一些不同寻常:汉成帝一口气封了他的五个舅舅为侯,令时人侧目。

  只是可惜,这堆舅舅们全是王莽的叔叔伯伯,却没有王莽的父亲。

  因为他父亲死得早了一点,没赶上好时代。

  这就很尴尬了。

  大家本是一样的出身,可现在呢,叔伯兄弟们骄奢淫逸,吃香的喝辣的。

  王莽却只能守着寡母过苦日子,真是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能说。

  这时,王莽的第一个优点便体现出来了。

  面对这种巨大的落差,他并没有愤世嫉俗,也没有摆出一副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的屌丝嘴脸。

  而是谦恭无比,继续保持着往叔叔伯伯们府上走动。

  去了,也不说什么,就是正常的打个招呼,问家里的各位长辈安好,然后就乖乖地回家读书,从来不提给自己谋个营生之类的话。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的过着。

  终于,身为大汉朝大将军的伯伯王凤生病了。

  这一次,王莽迎来了真正出头的机会。

  王大将军这次病得不轻,久病床前无孝子,自家孩子们这两年享受惯了,都躲得远远的。

  病到后来,眼看着没救了,愿意来服侍的人就更少了。

  但王莽不这样,这时候,他又展现出了自己的又一个优点。

  他从伯伯生病开始,就在床边伺候,反正他不像兄弟们一样还挂着个官身,有的是时间。

  到后来,王凤的病越来越重,王莽一动不动就在床边守上一个多月,尝药喂饭,衣不解带,蓬头垢面。

  眼见着来看望的人越来越少,不知道王凤心里是否会生出人走茶凉的感慨。

  这种时候,王莽的孝行,深深地感动了他,他很后悔自己当年对这个侄子太差。

  最终,王凤在临死前,郑重向王政君推荐了王莽。

  这便是王莽的仕官之始:黄门郎,射声校尉。

  不仅如此,年轻时的王莽素怀大志。

  他并不像一般外戚一样喜欢声色犬马,而是虚心好学,接近儒生。

  明明是个外戚出身,学问却比五经博士都大。

  身为外戚中仅有的好儒之人,王莽“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

  此外,王莽还是个知行合一的典型,是那个年代的道德楷模。

  就这样,在那么一个道德沦丧的年代,王莽凭借着这些“出格”的举止行为,成为了人间的一股清流。

  成功还需要有些好运气。

  王莽在经历了早年的种种不顺之后,好运终于随着时间一点点的到来了。

  他陪着他的姑妈王政君,耐心地熬死了那些个叔叔们。

  十四年后,整整过了十四年后,在绥和元年这一年。

  三十八岁的王莽终于就任大司马大将军,站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故事讲到这里,肯定有人会疑惑:

  王莽这出身、这经历,怎么就是“拿到了一手坏牌”?

  这明明是难得的好牌好嘛!

  外戚出身,修身为儒,官做得辣么大,还要怎么样?

  在普通人的思维里,位极人臣,封妻荫子,已经是个人所能追求的事业有成的最高点了。

  但问题就在于,这是王莽自己的追求吗?

  他要的,远远不止这些,他心里有一个宏大的抱负,他充满了想要作为的激情,他在脑海中构建起了一个伟岸的“理想国度”。

  只有得到帝位,以皇帝的身份,以皇权的力量,才足以支撑他去施展、去发挥,去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

  看了王莽前半生的奋斗历程,就会发现,那根本就不是一个本份的臣子追求逆袭的上位之路。

  而是普通人向皇权发起冲击的转变之路。

  王莽依靠万分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万民拥戴,终于推翻汉朝,建立了新朝。

  然而,却在他即位后的一系列改革中,使得新建立的朝廷土崩瓦解。

  登上帝位之时,王莽可谓前所未有的天下归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