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上玉下堂。”阮元答道。如果对方实在不知自己家人名讳,以恭敬的语气提问,便不算冒犯,故而阮元也认真回答了刘墉。
谁知刘墉听了这个名字,竟一时陷入了沉思。
沉吟半晌,刘墉突然颇为郑重的对阮元道:“伯元,你的才学我信得过,以后科举,我想是不在话下的。只是科举考下来,你也一定会考虑做官的事,只怕那时……我说的太早了,可若真到了那一天,你要想仔细了。”
说完,刘墉拜别阮家父子,到别处去了。阮元看看父亲,心中也充满疑惑。为什么父亲连他去见一次乾隆都不愿意?为什么刘墉突然要对自己说起做官的事?
不一会儿,乾隆结束了前厅的诸多接见事务,在江春兄弟、和珅、王杰等人陪同下,一起来到后厅。此时江家子弟、其他迎驾盐商、扬州大小官员,也都渐渐到了后园。群臣士绅,一时齐齐下拜,山呼万岁,乾隆答了平身,也让大家前往就座。
眼看夕阳渐渐西落,江府一应彩灯火炬,早已备得周全,满汉菜肴,也一一献上。很快就连阮元三人所坐的偏席,也摆满了各种美酒佳肴。晚宴便即开始,厅上台下,一片和乐。
转眼酒过三巡,已是评弹助兴之时了。江春请了乾隆旨意,便告知台下众艺人先后登台表演。吴天绪不顾高龄,再次走上台前,说一段张翼德据水断桥,先做叱咤之状,眼见得观众已被吸引,便张口努目,以手作势,不出一声,台下自如雷霆宣于双耳。然后是顾进章上台,说一段《靖难故事》。如此演了数本名作,而最后压轴的大戏,乃是当时扬州最为风行一时的评话《玉蜻蜓》。
这《玉蜻蜓》所讲,乃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家公子名叫申贵升,虽已成婚,但品行不端,一日到了法华庵中,见尼姑王志贞美貌,竟与之通奸。事后王志贞生下一子,并由一户徐姓人家抚养。可孩子长大之后,申家却意外找到徐家,说孩子乃是本家出身,强要认领回去。最终眼见证据确凿,这孩子徐元宰终被领回,后来做了大官。
这故事兴于明朝苏州,一直以来,多有人认为这故事实有其人,文中的孩子徐元宰,便是明代万历朝首辅申时行。申时行家在苏州,申家耳听得这戏文颇有影射申时行之嫌,曾长期与官府争讼,要求禁演此剧。苏州人后来为了避嫌,也把申贵升改为金贵升。但故事之前便已传入扬州,扬州人大多不认识什么申首辅,更无任何忌讳之处,反而保留了原故事的申家。到了乾隆时期,艺人房山年擅讲评话,遂使这《玉蜻蜓》风靡一时。
《玉蜻蜓》原剧颇长,自然不能全部演出。这日也只好准备了其中一些精彩段落,江春坐在乾隆下首,自然免不了多解释几句,帮着乾隆理解剧情。
耳听得台上讲到那无良秀才申贵升进了法华庵,便要一睹庵中尼姑样貌。尼姑庵的住持说道:“南京总管兰小青兰大人的夫人,是小庵的护法。”可申贵升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兰小青原是我家的家生子,先父在时提拔这孩子,现为南京总管。那小狗才也是宝山的护法?”
尼姑见状,无奈唱道:“闻言尼姑把舌头伸,总管是申府一家生,我若怠慢申公子,拆毁庵堂住不成。”说着便不敢再拒绝申贵升,由他进了庵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谁知刘墉听了这个名字,竟一时陷入了沉思。
沉吟半晌,刘墉突然颇为郑重的对阮元道:“伯元,你的才学我信得过,以后科举,我想是不在话下的。只是科举考下来,你也一定会考虑做官的事,只怕那时……我说的太早了,可若真到了那一天,你要想仔细了。”
说完,刘墉拜别阮家父子,到别处去了。阮元看看父亲,心中也充满疑惑。为什么父亲连他去见一次乾隆都不愿意?为什么刘墉突然要对自己说起做官的事?
不一会儿,乾隆结束了前厅的诸多接见事务,在江春兄弟、和珅、王杰等人陪同下,一起来到后厅。此时江家子弟、其他迎驾盐商、扬州大小官员,也都渐渐到了后园。群臣士绅,一时齐齐下拜,山呼万岁,乾隆答了平身,也让大家前往就座。
眼看夕阳渐渐西落,江府一应彩灯火炬,早已备得周全,满汉菜肴,也一一献上。很快就连阮元三人所坐的偏席,也摆满了各种美酒佳肴。晚宴便即开始,厅上台下,一片和乐。
转眼酒过三巡,已是评弹助兴之时了。江春请了乾隆旨意,便告知台下众艺人先后登台表演。吴天绪不顾高龄,再次走上台前,说一段张翼德据水断桥,先做叱咤之状,眼见得观众已被吸引,便张口努目,以手作势,不出一声,台下自如雷霆宣于双耳。然后是顾进章上台,说一段《靖难故事》。如此演了数本名作,而最后压轴的大戏,乃是当时扬州最为风行一时的评话《玉蜻蜓》。
这《玉蜻蜓》所讲,乃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家公子名叫申贵升,虽已成婚,但品行不端,一日到了法华庵中,见尼姑王志贞美貌,竟与之通奸。事后王志贞生下一子,并由一户徐姓人家抚养。可孩子长大之后,申家却意外找到徐家,说孩子乃是本家出身,强要认领回去。最终眼见证据确凿,这孩子徐元宰终被领回,后来做了大官。
这故事兴于明朝苏州,一直以来,多有人认为这故事实有其人,文中的孩子徐元宰,便是明代万历朝首辅申时行。申时行家在苏州,申家耳听得这戏文颇有影射申时行之嫌,曾长期与官府争讼,要求禁演此剧。苏州人后来为了避嫌,也把申贵升改为金贵升。但故事之前便已传入扬州,扬州人大多不认识什么申首辅,更无任何忌讳之处,反而保留了原故事的申家。到了乾隆时期,艺人房山年擅讲评话,遂使这《玉蜻蜓》风靡一时。
《玉蜻蜓》原剧颇长,自然不能全部演出。这日也只好准备了其中一些精彩段落,江春坐在乾隆下首,自然免不了多解释几句,帮着乾隆理解剧情。
耳听得台上讲到那无良秀才申贵升进了法华庵,便要一睹庵中尼姑样貌。尼姑庵的住持说道:“南京总管兰小青兰大人的夫人,是小庵的护法。”可申贵升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兰小青原是我家的家生子,先父在时提拔这孩子,现为南京总管。那小狗才也是宝山的护法?”
尼姑见状,无奈唱道:“闻言尼姑把舌头伸,总管是申府一家生,我若怠慢申公子,拆毁庵堂住不成。”说着便不敢再拒绝申贵升,由他进了庵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