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小丫头变成了小笨猪

加入书签


    “风在耳边说,六月。”    是的,就是变幻无常的六月。    六月的空气里含有一股热浪,隐隐有了点夏天的意思。    老话说: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    这不是骗人的。    天色一沉,雨下的特别安静,不做太多声响,就见书房外的玻璃窗上缀满了水珠,起初时还落的井然有序,待雨势见大,就如散落人家的精灵,调皮捣蛋。    涂花了那木框夹着的几块玻璃。    不过,这六月的雨来的匆促,去的也是匆促。待这场狂风骤雨之后,太阳自己动手拨开乌云,再一次向人间又露出笑容。    雨后,室外的温度总是会有所下降,空气也会跟着清新许多。    反之待在室内则会让人感觉到种种郁闷。    骆涛放下手里的书,望着窗外,看着雨后的百花小院。    听到“嘀嗒嘀嗒”雨珠落下,敲响葡萄叶子的声音。    还瞧见了二梅头顶着草帽,从大门出奔向后院。    奔跑发出的剧烈声响,“澎!澎!澎!”    非常有节奏,像是一曲非常糟糕的乐章。    院中铁红的石榴,坐在六月的枝头上,收起五月的芬芳争妍,在骄阳下用流光溢彩编织膨胀饱满的幻想。    水珠从上往下滑落,勾勒出它那丰满的曲线。    “这天儿可是一天比一天热,外面也是一天比一天热闹,待事情结束,也该要南下了。”    自骆涛向上面反映了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情况之后,这阵子儿多个部门便开始忙活了起来,上面是不会允许那些人在这个时间段出来进行无休止的敛财。    对这帮人进行了一次严厉的重拳出击。    看似扼杀了不正之风,可事实上还是没有有效的阻止一些人的违法谋财行为。    事情没有从源头上制止住,就好比是一个男人身虚,就是吃再多的身宝片、人参鹿茸,也不可能完全弥补回来,还像壮小伙那样,可以夜夜吹拉弹唱。    不过,这些已经不是骆涛能管的了的事。    他把本职工作该做的本分已经尽到,剩下的只能由他们走一走,看一看了。    正在欣赏窗外的风景或是在思索事的骆涛,被一声呼喊回归到了现实。    “爸爸,您快来啊。”    骆涛的神儿还没有回过来,便本能的答应了一声。    “哎!”    知道小家伙这是睡醒了,但也不知道小丫头叫他什么事便赶紧跑了过去。    一进卧室就见这丫头,衣服不是衣服,裤子不是裤子的挂在身子。    穿的乱七八槽。    “嚯,你真是个小姑奶奶,衣服又不会穿了,天天还需要人伺候着。”    小丫头听骆涛说话,就是一乐。    这些话在她听来特别搞笑。    骆涛嘟囔归嘟囔,还是口是心非地给小丫头重新捯饬衣服。    “笑个屁啊你,小笨蛋。”骆涛给她穿衣服的时候,还不忘在她的小屁股上来那么一下。    “不是,谁给你脱的衣服?”    这时候骆涛才想起来,小丫头睡觉的时候,可是没脱衣服的,这怎么回事?    小丫头大眼忽闪忽闪,她也在想着骆涛的问题,几个瞬间之后,小嘴一撅,想到了什么?    小胖手挠了挠小胖脸,露出一排银牙。    “嘿嘿!我不喜欢穿着厚厚的衣服睡觉。”    骆涛哼了一声,也没在说她什么。    给她穿好衣服。    再把胖胖的小家伙抱下炕,嘀咕了一句:“你可以减减肥了哈,哥哥现在都知道少吃,你要学着点。”    不抱不知道,一抱才知道其之稳重。    她拉这骆涛的手,“我才不学哥哥呢,能吃是福。”    “我看就是小笨猪,还福呢。”    丫头一听生气了,甩着一条大辫子就夺门而出。    骆涛叹了一口气,女不由爹啊!    跟在后面喊着:“丫头,记得擦了脸再出去玩,不然让你妈看到了,又该训你一顿。”    朱霖现在对小丫头管的比较严,她年龄看着是小,但也已经懂事。    现在不好好教管,将来很有可能留下坏习惯。    骆涛扒着门框望着丫头大步流星,不惧青灰地砖上汲聚的水渍,扶着油漆过的门框进了北屋,去找她爷爷奶奶。    也不知道刚才说的话,她有没有听到,拍了拍门框,叹了口气,再一次回到书房,看了看书案,看看窗外。    此时的心,也已经不在这里了。    收拾了书案上的书籍,还是忍不住去北屋把丫头拽了出来,给她洗漱了一遍。    骆涛才放心的,撑着伞去接在小西天配旁白的朱霖。    由于这个月夫妻两人就准备去香江,这此次也不知道在那边要待多长时间,她也是事业心重,这不就想着在临行前把最近拍摄的一集配好旁白。    骆涛也给她说了,这片子今年拍不完那今年就不播,什么时候拍好什么时候播出。    话都这么说了,这人还是那么轴,依旧我行我素。    骆涛见劝说无果,也不再说什么,任由她怎么高兴怎么来。    本以为六月的会一直风平浪静。    除了物价,再也不会有什么事都惊起这一潭碧水,事实证明了骆涛还是太嫩。    完全低估时代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摧古拉朽的力量。    老娘苏桂兰天天都在家里抱怨着物价太高,可她又无能为力,只好拿花园里那片空地撒气。    花园那颗枣树下也给整理了出来,老爹骆少逸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许多竹子,忙活了两天给围出来一个鸡舍。    准备在这边再养一些家禽,如鸭子、鹅等。    花园里那些小一些的花花草草也都给装进盆里,给它们重新安了一个新家。谷    这会儿花园是不能叫花园了,应该该叫菜地。    现在除了水池周围,再也没有花的立锥之地。    骆涛也不知道老娘苏桂兰她那来的那么大的劲头,甚是纳闷自家有着全国最大的蔬菜基地,有如此厚实的基础,怎么的?还能缺了一家人一日三餐所需的青菜吃。    总感觉她这是所谋已久,就是想把花园直接变菜地。    骆涛是看透不说透,每天处理好外面的事情,回到家还要帮着她出些点子,规划一下那新开垦出来的菜地,下一步要种些什么?    这不讨论还好,一讨论,全家人那是刹不住了车,血脉里种菜的基因,彻底给激发了出来。    “我要种黄瓜。”    “不,我喜欢吃西红柿,种西红柿。”    “我喜欢吃香蕉……”    兄妹俩越说越没溜儿,争个面红耳赤。    最后还是由老太太做主,现在种一些小青菜,待时间到了,便把土地钭出几道岭,种点红薯、土豆等作物。    丫头现在他是家里最活波的一个,开口就是金句。    什么烤红薯,烤土豆,炸土豆条……她是一个不落,全都想了起来。    说的她自己哈喇子都流了二里多地。    这丫头那是迷上吃了。    嘴一馋也会使唤人,叫二梅或者何姐带着她去店里吃。    骆涛在外面可没少碰到这丫头,每一次还都嘴硬,说她就是看看,不准备吃。    这话说出连鬼都不信。    这见了天儿的涨肉,怎么能让人信服?    骆涛遇到了这事也就说她几句,这要被朱霖看到,这丫头一准倒霉,一连几天时间盯着她吃饭。    这些家庭琐事也不过是不平静之中一隅或者是一角。    真正的不平静也不过才刚刚开始。    今年三月财政部被迫做出《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这算是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按国际惯例称为“国库券”,在相当一段时期里,由于缺乏流通性,所以很不受欢迎,不少地方要求职工够买,甚至以工资强行摊派发放给大家。    自推行国库券,基层有两大难,一是计划生育,二就是推销国库券。    这后来便有人私下里交易,形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黑市”,这也就为什么财政部门会被迫放开国库券交易市场。    骆涛的老丈人和丈母娘就买了不少。    三月份的时候这时还算正常,还没有吸起什么人关注这事。    到四月起,沪海、鹏城、江城等七座城市率先试点开放。    这自然引起了一些嗅觉灵敏的投机者,他们瞅准机会,立马就钻进了这场淘金之旅。    这批人中就有八十年代后期有名的“杨百万”,还有一位有着“中国证券教父”之三的管银生,可以说都是以此实现发家。    这位在1988年2月,他负责筹建沪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公司。    可以说万国证劵公司是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最牛的证劵公司。    管银生他是体制内的人员,很容易提前接触到一些外人不知道的内情,他也是凭借着自身工作优势,得以利用开放国库券这件事积累大量原始资金。    (具体事情不多介绍,有兴趣可以自己度娘查一下),反正这个过程非常传奇。    最让咋舌的还是他的最后一搏,1995年这位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大举抛售债券期货,继续做空锅债。    最后把一个七百万口的巨大卖单从151元左右的价位打到147元左右,单面值1400多亿。    这可是九十年代千亿,要知道当年国民总值也不过才五万亿,他搞一个证劵就能占三十分之一,可以想想一下这是多么吓人。    至于“杨百万”这位也是有能人,他虽然没管银生的路子,但他的路子邪性,他工作不顺心,辞职之后,居然从枯燥的官样的文字里找到发财的路子。    这位更厉害的是1988年,他居然就能凑出十万元,怎么看他都不是那么简单。    这两位首先都是幸运儿,要是在半年前干之事,少不得要被管教一下,罚款子。    幸运也罢,不幸运也罢,反正人家是在对的时间,抓住了机会。    如此明显,且又如此大区域的开放国库卷的交易。    这猫只要嗅到腥味自然就会出击,至于危险,它们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但“鱼儿”就在眼前,又怎么甘心放弃。    再者加上已经有猫吃到了鱼肉,这样以来就算有危险,它们也要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心理,尽力一搏。    京城这个地方也变的更加热闹。    有人忙着倒腾二手、三手,也有可能是十八手的货。    这时候有些地方已经离谱到,一吨钢材在市场动都没动,几天的时间,就转手十几次,价钱也跟着翻两三倍。    最搞笑的是这吨钢材转来转去,最后又转回了原厂。    要论洗钱的速度和干净程度,濠江那儿地方,也没有这儿洗的又快又好。    转悠了半天,还是上面买单,这中间不知道富了多少人,**裸的空手套白狼的手法。    后面产生出来的债务问题,跟这儿有着一定关系,就是这一次的变动,加速了原本就存在的矛盾问题。    大量集体资产流进了一些个人的口袋里。    先富的一批人是吃着改革开放的红利成长,也都是在法律的边缘游荡。    当然也不能拿这儿事过多指责,毕竟,改革就有着“破而后立”,冲破陈旧,犯一些错那也是在所难免的。    由于上面开始整治倒爷,就有一些人开始转投到南来北往忙着收购国库劵的淘金之中。    这个段时间骆涛可没少听,下边的人报告这些事。    西昌……又有多少位人员辞职投身时代浪潮之中。    骆涛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叹息一声,【成王败寇,人一定要有自知自明,不然猎人没做成,反倒过来成了别人家的猎物。】    对他们的辞职,骆涛不反对也不支持,毕竟,馅饼不会砸到每一个人头上。    改革那么多年,干个体户、下海的也有不少人,成功者很少,这说明了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出去搏一下,机会更不可能送上门。    骆涛只能遥祝他们都能心想事成。    一直到六月中旬,西昌旗下已经有几百号员工辞职,离开西昌谋求他们心中的幸福生活。    对于这些人西昌也是表现出一家企业最大的宽容,不论干没干满一个月,都给他们发了满月的工资。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