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治愈一切弊病的灵丹妙药-第2/3页

加入书签
 大明的骨头天生就是硬的,因为这个朝代建立之初,就是不肯对着鞑虏下跪的人建立的,亡天下没关系,文明不亡便是,亡天下没关系,但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才最憋屈。

 中书舍人们拿着钢笔奋笔疾书,恨不得自己长出八只手来把陛下说话的神情都记录下来,之后再提炼总结,成为景泰盐铁新论中的观点。

 李宾言对审计的问题,还有疑惑,他先后分享了几个案例,朱祁钰的笔写写画画,勾勾抹抹。

 李宾言面色沉重的说道:「计省负责审计,但是我有一些疑问,还请诸位共鉴。」

 「现在似乎有一种奇怪的观点,那就是大明朝廷的支出是治疗所有经济弊病的灵丹妙药。」

 「大明燋炭、煤铁价格混乱、雨雪天气价格飞升,灵丹妙药就是官厂,现如今水洗煤六文一斤;河套地区缺少良田,缺少灌溉,三百万银修景泰安民渠,解决民生;大明扬帆万里的水师,在龙江造船厂的泊位上慢慢腐朽沉江,只需要重新支出之后,就可以让大明造船业焕发生机;大明通衢九省的长江水路不通,朝廷支出投入,就可以让这条水路变成了通途;广西缺少出海口,平陆运河的提案,连最应该反对的户部尚书沈不漏,都不曾反对。」

 「那么,朝廷支出是解决所有经济弊病的灵丹妙药吗朝廷的支出,界限又在哪里呢」

 沈翼立刻说道:「我反对了」

 「但是一说广西没有出海口,这等生民大计,你让我怎么反对朝廷的钱取之于民则用之于民,广西的百姓需要这条运河,有了它,广西就不是那个毒蛇龇牙,烟瘴流放之地了,我怎么反对生民所期,我不能反对。」

 「徐有贞最好不要贪腐,否则我就是游也要游到广西去,咬都咬死他」

 沈翼对于每年多了一百万银的支出是非常心痛的,作为户部尚书,在钱粮支出之事上,有着仅次于陛下的决策权,他的意见直接影响到了皇帝陛下,这是朝廷赋予他的权力,管理好每一分钱是他的义务,和他手没有缝隙,一文不漏没关系。

 但是一想到欠发展的广西,有了这条运河之后,沈翼就咬了咬牙,同意了下来。

 年富颇为疑惑的说道:「按照李侍郎的说法,好像是这样,似乎所有的经济弊病,只要朝廷支出,就可以解决,但是这世间存在治愈弊病的灵丹妙药吗我不信。」

 于谦点了点桌子说道:「治愈经济弊病的灵丹妙药和长生不老、万世不移之法,都一样的荒谬。」

 「山东左布政裴纶,曾经上书就谈到了这个问题,说山东地面这官道驿路,今天平整硬化路面,第二年又来,这折腾来折腾去,这钱颠过来倒过去的话,属实是奇怪,便不可批准。」

 「陕西行都司,以前的营堡拆了建,建了拆,今天建了新城,也没人,就那么放着,最后都拿来堆肥了。,

 「我们应该确立的是界限,界限在哪里呢」朱祁钰停下了手中写写画画的笔,因为群臣都看向了睿哲天成的皇帝陛下,当大明在财经事务上遇到不懂的难题时,看向陛下,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

 对大明的朝臣而言财经事务这方面,实在是太薄弱了,他们或许明白,但是又很难说出来,饺子倒进了茶壶里,倒不出来。

 朱祁钰笑着说道:「李侍郎的问题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工坊不景气、行业不景气,我们用朝廷支出去解决;失业问题,我们也用朝廷支出去解决;大明

 的产业链不完整,有了问题,也要朝廷支出去解决,朝廷是什么无所不能的真武大帝」

 「万夫一力,方能天下无敌。」

 「朝廷自然要支出,这是朝廷掌控再分配权力的具体体现,而且要占主导地位,起到引导作用。」

 大明朝廷显然不是无所不能的真武大帝。

 事实上,工坊行业不景气,朝廷支出解决不了;失业问题,朝廷支出以工代赈能解决部分,但是能解决全部吗

 产业链有了问题,朝廷真的能解决吗

 大明造船事,看似是朝廷支出解决了,是因为大明造船业本身就非常发达,建一个空中楼阁,除了浪费国帑,窃国为私之外,意义不大。

 朱祁钰引用了刘伯温的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为经典,继续说道:「商行商总、大把头、诗社的笔正、国子监的经学博士、翰林院的翰林编纂、甚至是在座的衮衮诸公,在各行各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非常擅长制造谬论,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谬论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