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尚书所言有理,地荒着,不种,作大孽啊!」江渊听闻沈翼此言,罕见的认同了沈翼的观点。
能让江渊和沈翼搁置争议,共同认可的成果,显然是值得大加赞赏的。
朱祁钰也满是笑意的说道:「刘永诚这人,除了犟点,其他都很好,看这差事办得,利利索索,丝毫不拖泥带水,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礼部拟个赞表,拟定下恩赏,送文渊阁,朕要对大明水师犒赏一番。」
朱祁钰这个小议事厅里的诸位文武心腹们,多少对刘永诚有些意见,刘永诚反对陛下皇位的合理性,也就是在质疑他们这些陛下拥趸德不配位,这个小议事厅的文武,和皇帝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是实在是没有知兵的宦官,只能让刘永诚去了。
到底是永
乐年间靖难之役打出来的宦官,刘永诚不负皇命,差事办得漂亮周全,超出预期的达成了目的。
其实朱祁钰给交趾粮贸定的底线是一成半,只要办在一成半这条线,刘永诚就有功无过,三成是最高目标,刘永诚这趟差看似轻松,看似是基于大明实力去谈,可和当地势要豪右谈判,哪有奏疏里说的那么轻便?
「江南哄抬粮价案,止于吴塔宋氏七人处斩,不再蔓延追究。」朱祁钰对李宾言呈上来的案子,做了最终定性,这个案子其实就只有四个县有明显波动,但是和害民二字完全挂不上钩,当地的百姓甚至都没感觉到粮价的波动,倒是很多粮商赔的底儿掉。
「李宾言这个憨人,终于是学会了借势,朕这个势,不就是给他借的吗?不用白不用,过去那么多的差事,就是不懂借朕的势儿,事儿办得好,还落一堆的埋怨,这个案子处置的就不错,李宾言到底是在胡尚书耳提面命之下,成长了些。」朱祁钰和胡淡颇为欣慰的谈到了李宾言的改变。
尤其是借势这件事上,他这个皇帝,不就是给巡抚们撑场子的吗?李宾言终于是开了窍,懂了什么叫善名归己,恶名归上。
胡濙倒是有些不赞同的说道:「这差事李宾言办得还是不好,等他再回京,臣一定好好跟他分说一二,致使陛下雷霆大怒,着实不该。」
「他不会这套,新手上路难免,为大明办差,为朕做事,朕不在意。」朱祁钰无所谓的说道。
什么叫圣眷在隆,这便是圣眷在隆,明明是李宾言把事情办的有些过火了,皇帝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倒显得胡濙纠缠一样。
朱祁钰其实不觉得过火,哄抬别的也就算了,哄抬粮价就是不行,不行就是不行,朱祁钰看来,李宾言做的不算过火。
这庙算,终于来到了朱祁钰要说的军务上,这庙算说复杂其实很复杂,但是说简单,其实很简单。
简单而言,就是朱祁钰要加钱,加预算,将后勤工作做好的第一原则,就是饱和式供给,张懋和赵辅二人,可是好一顿劝,才劝住了陛下加钱的手,真的不能再加了,再加就成负担了,所有事都是过犹不及。
朱祁钰只能作罢,军事天赋他没有,只能保证好后勤了,这后勤大队长,朱祁钰做的还是很认真负责的。
朱祁钰当然知道大明军粮饷管够,神仙都给你干碎的彪悍战力,给个饱饭就能为皇帝打的贼寇望风而逃,更别提朱祁钰一贯的提前发饷,而且稽查是否足响的力度丝毫不亚于吏部反腐抓贪。
他只是觉得内帑国努有钱、大明也有粮,毕竟是远征,着实是辛苦差事,能多给点,就多给点,皇帝不差饿兵,要不这钱留着当助军旅之费赔给蛮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