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人才和任用问题,胡濙纵横官场数十载,活得久见得多,德不配位,名不副实,才高难就之事,数不胜数。
李贤、王翱、李燧这些人的经历是大明朝堂的一个缩影,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比如非翰林不入阁的规矩,就是典型的肉食者鄙的政令。
胡濙简明扼要引用《韩非子》中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胡濙看来,庶弁将立功赏罚分明和进士出任州部同样重要。
第三个问题,则是老生常谈的吏治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朱祁钰不是没下功夫,《宪纲事类》九十六条,御史犯法罪加三等;
考成法逼反了南衙阴谋家,朱祁钰也要推行;
反腐抓贪,甚至专设反腐厅,用行政打压贪腐之风。
虽然已经颇有成效,但仍然存在【考课不严,名实不核】的问题。
大明的监察制度仍然是大明木桶最低的那一块板。
胡濙一针见血的指出,大明的都察院名不副实,若是都察院再这么名存实亡,追求清誉而枉顾本务,陛下应当大刀阔斧的直接裁撤另设。
朱祁钰给了都察院很多次机会,先是王文,而后是陈镒,现如今是贺章,都察院如此频繁的更换总宪,就在给都察院机会。
胡濙的意思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换人。
第四个问题,则是武备不振的问题,胡濙从边军战力低下,卫所军卒逃所、贪腐成性等多个角度去讨论。
自洪武二十七年最后一次清查天下卫所,发现逃卒已占大半之后,卫所制名存实亡。
将卫所和农庄打造成大明征兵的蓄水池,择优建立一只强而有力的京军,是胡濙的野望,于谦和陈懋对此高度认可。
义勇团练,不直接作战,而是建立军队职业化,的确是当下大明武备不振的优解。
而胡濙谈到军备不振谈到了边方修城贪腐问题。
大明的边方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修城。
军卒不用拼命,总督军务的文臣可以申请修城预算,然后上下其手。
边方文武勾结,借修城之名,大派劳役谋取私利。
武备不振,是一种洪熙之后,兴文匽武的必然结果,大明军备现在在缓缓恢复,但远没有到需要兴文匽武的地步。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财经事务之事,这个是陛下尤为擅长的一块,胡濙并没有详谈,陛下精通此道,南巡的目的,一大半就是为了稳定大明经济。
“胡尚书深谋远虑,于某佩服。”于谦听完了胡濙的一番话,真心实意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李贤、王翱、李燧这些人的经历是大明朝堂的一个缩影,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比如非翰林不入阁的规矩,就是典型的肉食者鄙的政令。
胡濙简明扼要引用《韩非子》中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胡濙看来,庶弁将立功赏罚分明和进士出任州部同样重要。
第三个问题,则是老生常谈的吏治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朱祁钰不是没下功夫,《宪纲事类》九十六条,御史犯法罪加三等;
考成法逼反了南衙阴谋家,朱祁钰也要推行;
反腐抓贪,甚至专设反腐厅,用行政打压贪腐之风。
虽然已经颇有成效,但仍然存在【考课不严,名实不核】的问题。
大明的监察制度仍然是大明木桶最低的那一块板。
胡濙一针见血的指出,大明的都察院名不副实,若是都察院再这么名存实亡,追求清誉而枉顾本务,陛下应当大刀阔斧的直接裁撤另设。
朱祁钰给了都察院很多次机会,先是王文,而后是陈镒,现如今是贺章,都察院如此频繁的更换总宪,就在给都察院机会。
胡濙的意思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换人。
第四个问题,则是武备不振的问题,胡濙从边军战力低下,卫所军卒逃所、贪腐成性等多个角度去讨论。
自洪武二十七年最后一次清查天下卫所,发现逃卒已占大半之后,卫所制名存实亡。
将卫所和农庄打造成大明征兵的蓄水池,择优建立一只强而有力的京军,是胡濙的野望,于谦和陈懋对此高度认可。
义勇团练,不直接作战,而是建立军队职业化,的确是当下大明武备不振的优解。
而胡濙谈到军备不振谈到了边方修城贪腐问题。
大明的边方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修城。
军卒不用拼命,总督军务的文臣可以申请修城预算,然后上下其手。
边方文武勾结,借修城之名,大派劳役谋取私利。
武备不振,是一种洪熙之后,兴文匽武的必然结果,大明军备现在在缓缓恢复,但远没有到需要兴文匽武的地步。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财经事务之事,这个是陛下尤为擅长的一块,胡濙并没有详谈,陛下精通此道,南巡的目的,一大半就是为了稳定大明经济。
“胡尚书深谋远虑,于某佩服。”于谦听完了胡濙的一番话,真心实意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