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第3/4页

加入书签
    阿富汗地区是莫卧儿帝国的北边门户,拿下阿富汗地区后,莫卧儿王朝的屏障就被打开了,接下来就是进入印度北方的腹地!

    而喀布尔的陷落,也让印度北方的军事统帅们得知了大清这个强敌。

    阿米尔汗败得那么惨,大家想不知道都难……

    莫卧儿王朝麾下也有分封体制,莫卧儿帝国的奥朗则布的祖辈,也来自于中亚,自然继承了中亚的分封传统。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世界各国,封建才是主流,中央集权的国家反倒不多。

    封建时代说白了就是分封时代,这个时代通讯和交通太过落后,一个国家想要扩张领土,远离政治中心的地带很难建立直辖统治,所以分封是最节省成本的统治手段。

    只要中央始终保持着碾压级别的军事优势,分封出去的封疆大吏一般都不会反叛。

    东亚的中原王朝,之所以反感分封制度,主要是唐朝时期留下了一个反面教材。

    唐朝时期的节度使分封制度,留下了太过恶劣的苦果,导致后续的王朝都对建立中央直辖流官统治情有独钟,宁愿花费巨大的成本,也要建立流官统治。

    当无法支出成本时,宁愿不继续对外扩张,也不采取分封体制。

    其中的明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朱元璋列出了那么多不征之国,不是因为仁义道德,而是朱元璋知道继续扩张下去,朝廷很难支付高昂的流官统治成本,干脆停止扩张,全力对付世仇北元,还能树立‘好国’的正面形象。

    明朝的扩张不是主动停止,而是被迫停止的。

    而同时期其他世界性强国,领土地盘那么大,国力却未必能比的上明朝,原因就是因为其他强国都采取分封制度。

    欧洲不用多说,直到路易十四那个时代,各国才开始着手建立中央集权。

    奥斯曼帝国那么大,实际上都是总督制和分封制相结合,这也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有数量多而质量差特点的原因。

    分封制注定了奥斯曼帝国无法维持庞大的中央直辖精锐,只能从各地召集封建主们的军队。

    而封建主的军队质量参差不齐,组织度也不高,强行聚拢起来,质量自然堪忧。

    即便如此,奥斯曼帝国还打得欧洲各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封建制度在特殊的时期,还是比较合适的。

    这就是为何康熙帝没有执着于建立中央直辖朝廷的原因。

    康熙帝很清楚,他现在拥有数十万大军,看似强大无比,但这是建立在地方统治没有分摊多少兵力的前提下。

    一旦他想要建立流官统治,必然会跟那些中亚地方实权派翻脸。

    首先,回八旗就会率先土崩瓦解,甚至调转矛头成为大清的敌人。

    到时候,康熙帝别说是南下打印,能把中亚的地头蛇们都推平,就不知要消耗多少军力。

    即便推平了,因为信仰不同和异族入侵的关系,不知要打多少年的治安战呢!

    就跟当年满清入关汉地一般,从入关占领京师到取得所有的汉地,足足打了几十年!

    康熙帝可不想在中亚打上几十年。

    哪怕他能打赢,这几十万军队也供养不起!

    现在的大清财政一直是坐吃山空,凝聚大清八旗军队的主要是战无不胜的信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