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白脸黑袍4

加入书签


  耿思晗:“你知道吗?从五十亿年前太阳系从一个吸积盘里形成开始,到大约三十七亿年前,地球上除了电闪雷鸣、浪花拍岸这些声音外,原始的那些生物几乎都是十分十分安静的。”

  杨亦:“哦,是嘛?那又怎么样?”

  耿思晗:“什么叫那又怎么样……这不是很有趣吗?”

  杨亦:“有趣在哪里嘛?你说说,三句话之内如果能让我觉得有趣,就有趣。”

  耿思晗:“嗯……好的!第一句:你知道曾经有段时间,有些不负责任的搞笑复原图,把霸王龙描绘成一只十米高,几十吨重大公鸡的样子吧?”

  杨亦:“哈哈哈哈哈……记得记得,那个复原图看起来确实很搞笑,不过霸王龙在很多部位都有类似鸟类的羽毛,这确实是有化石证据的。”

  耿思晗:“嗯,是的。而且啊,根据化石分析,霸王龙的声音也很有趣,你知道霸王龙怎么叫吗?”

  杨亦:“不知道啊,怎么叫?按以前很多对于‘猛兽’的刻板印象,很多人都觉得霸王龙的叫声很像老虎狮子那种‘吼声’,不过我感觉应该不是吧?”

  耿思晗:“不是不是,确实,你感觉很对的。也是根据化石的分析,霸王龙的叫声一定不会像通常我们认为的哺乳动物那样‘吼叫’,而是更类似‘鸡鸣’。”

  杨亦:“鸡鸣?就是类似大公鸡早上报晓那种声音?这种画面感觉和十吨重的大公鸡差不多搞笑哈?”

  耿思晗:“哈哈哈,说像鸡鸣,只是说的发声原理。这是一种从胸腔深部结构的振动开始,主要通过鼻子而非嘴巴发出的声音。不过啊,大公鸡的报晓那种声音频率更高,而霸王龙的声音,可以想象成管乐队里那些铜管乐器的声音,比如小号、长号、圆号、法国号什么的。怎么样?有点画面感了吧?”

  杨亦:“嗯嗯,有了有了,比起十吨重的大公鸡站在那里报晓,一只只有头冠和背部有一些锦毛的霸王龙发出低沉的鸣笛声,还是很有压迫感的!”

  耿思晗:“我看你已经有点兴趣了哦?要不要再听一个和恐龙声音有关的事情?”

  杨亦:“你赢了!洗耳恭听!”

  耿思晗:“类似雷龙、腕龙、梁龙,还有古代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先生创作的哆啦A梦系列长篇里,《大雄的恐龙》里那只蛇颈龙。这些长脖子的恐龙和爬行类,实际上可能都不像以往那些影视作品里那样,会发出类似大象的那种吼声。”

  杨亦:“咦?这倒是比霸王龙的声音像狮子老虎的更深入人心,那这些长脖子的怎么叫嘛?”

  耿思晗:“它们几乎不会叫。”

  杨亦:“???那又是为什么呢?”

  耿思晗:“就因为脖子长啊。对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四足动物,包括最初的陆生脊索动物和它们的后代,喉头这个是主要用来发出声音的结构,而喉头的发声命令又主要由喉返神经控制。”

  杨亦:“嗯?然后呢?那为什么长脖子的几乎不出声音呢?”

  耿思晗:“喉反神经,在脊索动物演化过程中,几乎都是沿着颈部往下延伸到胸腔中部和上部的大血管,然后再顺着脖子回到离嘴部或是鼻子很近的喉头。对于其他脊索动物来说,这个神经信号走的路线都不很长,但对于长脖子的恐龙来说,一上一下就很长了。”

  杨亦:“嗯,我懂了,那是不是长距离传输导致了神经信号延迟就相对别的短脖子生物更严重?”

  耿思晗:“是啊,它们在试图发出较为复杂的声音的时候,无法适当控制声带的快速运动。”

  从小对小动物和身边一草一木的热爱,让耿思晗对大自然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感情。这种对自然的怜爱,逐渐使得耿思晗具有了一些怜天悯人的情怀,而在大学阶段对生物学的系统学习,更是塑造了她内心中趋向于自己融入动植物世界的愿望。

  大学毕业后,耿思晗得到了似乎这个宇宙里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自由动植物研究者兼撰稿人。无须朝九晚五、无须把自己困在狭小的办公室或是家里、无须和形形色色的同事你来我往,她只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加上对自己踏足星球上那些原生或是从地球上带来动植物的悉心和敏锐观察,再写成适合于大众阅读的,深入浅出的报告和文章,就能得到不菲的稿费,然后又继续自己孤独而充实的旅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