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那两位大舅哥败光了自己家产,又厚着脸皮登门要银子,夫妻二人心善,本打算接济二人,不料正好被孙老太爷瞧见。
结果两个儿子被他好一顿臭骂,还让曾秀才两口子不要管他们。
可血浓于水,他们怎么可能真的不去管,何况曾秀才心里也有数,女婿能当半个儿,可也仅仅是半个。
思虑再三,两口子还是决定给出这笔银子,但还是郑重其事和两位哥哥说了一番道理,至于能听进多少,就全看他们自己了。
此事过去一年多,两位哥哥再没露面。
再后来,便传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那个喜欢吃喝嫖赌的大哥,知耻后勇,用夫妻俩给他的钱做起了生意,如今干得还不错。
坏消息是喜欢打架斗殴的二哥,因为在大街上和人发生口角,被那名约莫是某个江洋大盗的家伙,一刀将脑袋削了下来。
得知消息的孙老太爷哀叹一声“养不教,父之过”,随即老泪纵横。
几年之后,在京城那边混出了样子的大哥衣锦还乡,和刘老太爷重归于好,临走前将当初所借银两十倍返还,并接走了老太爷。
一年后,久久未见动静的秀才夫人终于被查出身孕,一年后,诞下一子,取名举人,秀才希望孩子子承父业,完成自己未完的心愿。
……
抱着刚刚降世的儿子,曾秀才心中感慨万千。
短短十年,发生了太多事,有人摒弃恶习,重新做人,亦有人浑浑噩噩,惨死路边。
既有旧生命的离世,也有新生命的诞生。
经历了这一切的曾秀才想通了一些事,放弃了他本就不喜欢的商贾生活,将产业尽数变卖,重新开启了寒窗苦读的生活。
说是寒窗,却比他当初最潦倒时要好上太多,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多少人想求都求不来的。
连续考了多年,仍旧考不出结果的曾秀才终于认命,自己或许真的没有读书的天分。
可就在这时,他发现了儿子天资似乎要比自己优异太多,他那引以为傲的“三岁能识字,五岁读千言”,似乎都传给了孩子。
除此之外,孩子还传承了母亲的聪慧,并不局限于背死书,年仅八岁,就写出了连他都忍不住拍手叫好的诗词。
曾秀才大喜过望,从此开始专心教孩子读书识字,甚至怕自己的死板教条耽误了孩子,还特意将其送去私塾。
名为曾举人的孩子也争气,十五入秀才,二十中举人,之后在州府衙门历练了一段时间后,而立之年一飞冲天,成了王朝史上最年轻的探花郎。
虽说不及状元榜眼,但也是立于王朝百万学子之上的人物。
说来也巧,与这位曾探花同年参加科举,最终得了状元的人,正是如今三公主的夫君,连黎连驸马。
而那一届的榜眼,也是一位在江南赫赫有名的世家子,论底蕴,甩曾探花好几条街。
曾秀才因此逢人就说,自己儿子能有今天,得亏是像他娘居多。
这番自嘲的话语,他不介意多说一些,这些年多亏了贤妻的支持,孩子才能有如今的成就。
再者,自己本就是入赘,这些年鄙夷嘲讽听得多了,他身上那股子书生意气早就没了。
……
老人说完,饮尽杯底酒水,眯眼回味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结果两个儿子被他好一顿臭骂,还让曾秀才两口子不要管他们。
可血浓于水,他们怎么可能真的不去管,何况曾秀才心里也有数,女婿能当半个儿,可也仅仅是半个。
思虑再三,两口子还是决定给出这笔银子,但还是郑重其事和两位哥哥说了一番道理,至于能听进多少,就全看他们自己了。
此事过去一年多,两位哥哥再没露面。
再后来,便传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那个喜欢吃喝嫖赌的大哥,知耻后勇,用夫妻俩给他的钱做起了生意,如今干得还不错。
坏消息是喜欢打架斗殴的二哥,因为在大街上和人发生口角,被那名约莫是某个江洋大盗的家伙,一刀将脑袋削了下来。
得知消息的孙老太爷哀叹一声“养不教,父之过”,随即老泪纵横。
几年之后,在京城那边混出了样子的大哥衣锦还乡,和刘老太爷重归于好,临走前将当初所借银两十倍返还,并接走了老太爷。
一年后,久久未见动静的秀才夫人终于被查出身孕,一年后,诞下一子,取名举人,秀才希望孩子子承父业,完成自己未完的心愿。
……
抱着刚刚降世的儿子,曾秀才心中感慨万千。
短短十年,发生了太多事,有人摒弃恶习,重新做人,亦有人浑浑噩噩,惨死路边。
既有旧生命的离世,也有新生命的诞生。
经历了这一切的曾秀才想通了一些事,放弃了他本就不喜欢的商贾生活,将产业尽数变卖,重新开启了寒窗苦读的生活。
说是寒窗,却比他当初最潦倒时要好上太多,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多少人想求都求不来的。
连续考了多年,仍旧考不出结果的曾秀才终于认命,自己或许真的没有读书的天分。
可就在这时,他发现了儿子天资似乎要比自己优异太多,他那引以为傲的“三岁能识字,五岁读千言”,似乎都传给了孩子。
除此之外,孩子还传承了母亲的聪慧,并不局限于背死书,年仅八岁,就写出了连他都忍不住拍手叫好的诗词。
曾秀才大喜过望,从此开始专心教孩子读书识字,甚至怕自己的死板教条耽误了孩子,还特意将其送去私塾。
名为曾举人的孩子也争气,十五入秀才,二十中举人,之后在州府衙门历练了一段时间后,而立之年一飞冲天,成了王朝史上最年轻的探花郎。
虽说不及状元榜眼,但也是立于王朝百万学子之上的人物。
说来也巧,与这位曾探花同年参加科举,最终得了状元的人,正是如今三公主的夫君,连黎连驸马。
而那一届的榜眼,也是一位在江南赫赫有名的世家子,论底蕴,甩曾探花好几条街。
曾秀才因此逢人就说,自己儿子能有今天,得亏是像他娘居多。
这番自嘲的话语,他不介意多说一些,这些年多亏了贤妻的支持,孩子才能有如今的成就。
再者,自己本就是入赘,这些年鄙夷嘲讽听得多了,他身上那股子书生意气早就没了。
……
老人说完,饮尽杯底酒水,眯眼回味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