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大理寺内公事忙-第2/3页

加入书签
  要知道大理寺是各类案件的最终审定机构,无论是死刑又或者流放充军,还有其它重刑都由大理寺复核审定才能执行。

  陈昭长叹一声,不过随即醒过神来,这时代一切公文都是以笔记为主,而且还是毛笔字这样的大字,一张公文正纸一面也写不了多少字,也就明白了下面官府的为难之处。

  真要是写得太过详细,估计上报大理寺的公文都得用马车来送,而且还是以十为单位的货运马车,不说其中的麻烦单单大理寺审定就是一桩不小工程,所以就学了文人的春秋笔法。

  书写一道,大大限制了公文案卷的详细情况啊!

  难怪文人发明了文言文,不这样办,根本没法写公文啊!

  尤其是那些写史书的,更是如此。据说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和两位同事走在大街上,看见一匹奔跑的马把路边卧着的一只黄狗踩死了,便说:请你们用文字记录一下这里发生的事情。甲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乙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笑道:这要是让你们来写历史,那是一万卷也写不完啊。甲乙二人问欧阳修:那么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写呢?欧阳修说:“逸马杀犬于道“,有这六个字也就够了!

  只是史书可以简略,大理寺要是这种做法那就太过草率,怎么说都是关乎人命的大事,或者错判一次就是人头落地,又或者充军流放,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因此彻底分崩离析,影响实在太大不得不慎重再慎重才是。

  当然,虽然心中是这么想的,但他也没有一定要改变的意思,起码现在还没这样的能力改变,只能以后等机会合适了再慢慢来不迟。

  想到这里,陈昭又拿起一份卷宗,只是扫了一眼,心中一震,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仔细翻阅了这道案卷,将其中的内容仔细印入脑海。

  丁丑年三月初八,顺天府郊外猎户杨林,杀死石头村保正一家,获死刑!

  从案卷之上什么都看不出来,但心里的疑惑不断加重,仿佛在提醒着他,这个案子一定有问题!

  这是一个佃户因为私怨报复主家的案子,人证物证齐全,顺天府府判了一个充军流放三千里的重罚。

  这时代可不比现代,边疆地区还有一些没有开发的区域,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基本上正常人过去都得丢掉半条命,而囚犯一路风餐路宿艰难跋涉,到了地头基本上没有活着离开的可能。

  别的不说,单单数千里跋涉就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有些地方甚至都没有标准的官道。而且有些地方环境特殊很容易染上不知明的疾病,充军流放看起来是朝廷往开一面给了机会,实则跟死刑差不多。

  流放内地不毛之地还算好的,要是流放到边塞之地那才叫倒霉。北边的瓦剌部,东北的女真部可是时常打草谷的,弄不好小命就丢了。

  真正能够从流放之地全身而退的,无不是背后有权势之辈鼎力支持,花费了大把金银才能侥幸逃生,就是如此也得脱上一层皮。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充军流放就跟死刑差不多。

  之后一个下午时间,他翻阅了数百份最近十年以来,各地官府在大理寺挂了号的案卷,又从其中现了十来份心中有疑惑的案卷。

  轻松将这些案卷里涉及到的人和事全部记住,然后便在师爷程日兴的通知下,收拾了一番准备散衙。

  不过没走几步,他便让师爷程日兴将左寺丞于怀德唤来。

  “本官上任有一段时日了,多亏了你们的鼎力相助,本官在清风楼设宴,邀清诸位同僚一起吃个便饭如何?”

  于怀德听罢大喜。

  领导请客吃饭,这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自己人的节奏啊!

  这陈昭陈大人简在帝心,文武双全,日后前程不可限量,现在抛来橄榄枝,自己当然得抓住啊。

  “哪能让大人破费,下官……”

  “哎,你跟本官客气什么。还不把咱们左卿衙署的同僚们一起喊来,同去清风楼。”

  “是,大人。”

  “大人,要不要去清风楼吃顿便饭?”

  清风楼距离大理寺官衙不远,是一处中等档次的酒楼,在京都内城并不是很起眼的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