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嫡长子制度-第2/3页

加入书签
    提起流民,陈忠神色凝重,说道:“这些流民都是附近乡村的农民。”

    石正峰又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待在本乡本土,要流落到城里?”

    陈忠叹了一口气,说道:“他们上无遮身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没办法,这才跑进城来,讨个活命。”

    石正峰疑惑不解,说道:“君上的各项政策都很宽厚,怎么会有这么多穷困的流民?”

    陈忠说道:“咱们这平阳县和郑国其他的地方不一样,郑国其他地方,赋税只收两成,而咱们平阳县,赋税要收四成。这四成还是账面上的数目。”

    “君上不知道这事?”

    “君上知道这事,咱们平阳县动荡不安,经常有人作乱。二公子说,平阳百姓暗中支持乱贼,为了表示惩罚,将平阳县的赋税提高到了四成。”

    石正峰很是气愤,叫道:“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君上怎么能听信这狗屁主意?”

    陈忠说道:“据说君上不同意提高赋税,最后是太后拍板定的。太后说土人不老实,对待土人只能严打整治,不能姑息纵容。”

    石正峰说道:“这么闹下去,平阳县只会越来越乱。”

    石正峰心想,平阳县的官定赋税已经这么高了,吴良德他们一群贪官污吏还要搜刮民财、中饱私囊,老百姓就是一群老实巴交的兔子,也要被逼得跳起来咬人。

    石正峰正想着心事,突然,听见路边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喊声。石正峰循声看去,只见一家流民缩在路边的屋檐下,一个三四岁的小孩,站在那抹着眼泪哭泣。

    这小孩很瘦很瘦,瘦得就像麻杆一样,似乎轻轻一握,就能握碎了。在那瘦小身躯的衬托下,小孩的脑袋显得很大很大。

    小孩哭喊着,嘴里就说着两个字,“我饿......我饿......我饿......”

    爹娘看着小孩,默默地流着泪,却也是无可奈何,一家人逃难到平阳县城来,已经三天没吃上一口饱饭了。

    陈忠和石正峰看着这一家人,都很是心酸。陈忠走过去,取出一锭银子,放在了这一家人的面前。

    这一锭银子少说也有三四两的分量,够这一家三口吃上小半年的饱饭了。

    陈忠没说什么,带着石正峰转身走了。那孩子母亲捧起了银子,冲着陈忠的背影,不停地作揖道谢,“谢谢恩公,谢谢恩公,谢谢恩公......”

    孩子父亲却在旁边叫道:“蠢婆娘,谢什么,你知道他是谁吗?”

    孩子母亲愣了,说道:“他是我们一家人的恩公呀。”

    孩子父亲哼了一声,说道:“他是陈家的少爷,要不是他们陈家和郑人狼狈为奸,我们会流离失所吗,大宝和二宝会饿死吗?!”

    很多土人对郑国没有认同感,他们称呼郑国人为“郑人”,自称为“虢人”或是“郐人”。

    听着孩子父亲的话,已经走出去很远的陈忠停下了脚步,心里咯噔一下,像是被人打了一拳似的。

    陈忠身边的随从怒了,叫道:“那泥腿子,不识好人心,我去把银子拿回来。”

    “住手!”陈忠吼了一声,“我们走。”

    陈忠知道,这些流民、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土人,他们对陈家都是恨之入骨,认为陈家是“土奸”,和身为侵略者的郑国合作,剥削压榨自己的同胞,大发横财。

    对于土人们的指责谩骂,陈忠无法辩解,因为几十年来,陈家确实是这么做的,依靠榨取同胞的血汗,由一个小地主,变成了富甲一方的世家大族。

    陈忠只是一个小小的庶子,他无法决定陈家的决策,他只能力所能及地为同胞们做一些善事,算是为陈家列祖列宗赎罪吧。

    陈忠带着石正峰在平阳县转了一圈,回到了陈府,来到后院,石正峰听见一阵吵闹声,扭头一看,远处的厨房冒起了一股股黑烟。

    “咳咳咳......你这个废物,这么一大把年纪,连烧柴火都不会,废物,废物,老废物!”

    一个熏得满脸黢黑的仆役,指着杨涟,气冲冲地数落着。

    杨涟也被熏成了花狗脸,很是委屈,说道:“我抓一把柴火就塞进去,谁知道会这样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