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 ——简玉珩番外-第6/13页

加入书签
    “巧言令色,你还真是一点没变。”

    “牙尖嘴利,你也是一点没变。”

    我微微俯身,掀开那覆着的绮罗縠网,而后便是合卺交杯,龙凤烛燃。

    她轻叹着唤了我一声“昱郎”,我骤惊之后又欣喜若狂。

    “于身为长物,于世为闲事,君子如珩,羽衣昱耀。”

    父亲为我取名玉珩,表字正又用了那“羽昱”二字……

    纵然流连风月十几载,曾是逢场作戏,也曾片刻动心,但从未有人这般轻唤我一句“昱郎”。

    在此之前,我从未将自己放手给过任何人,从那一刻起我才惊觉自己的保留,可幸思来想去我还有她,也只有是她,郁文华。

    (六)

    婚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度两人春”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简、郁两家的联姻在皖地也算是一桩大事,无论是外人应酬,友人庆贺,还是商号商铺中,大大小小需要处理的事情,都见缝插针地重新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简郁两家本就各有所长,两家商议之下互相取长补短,磨合之后干脆直接合并成为一个商号,并在朝局倾颓的大势之中,跌跌撞撞地带着徽州一众商帮,成立了徽州商会。

    商会一立,力量即有所聚拢增强,但面对着“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势,还是渐成飘摇之势,虽不畏葸,亦多坎坷。

    “好一个清正廉明的沈知府,”我倚在床头随意翻着一月来的账册,冷讽道,“这月入的银子,倒要赶上我们在休宁一县的收入了。”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文华一边对镜,卸着那些华美却沉重的钗玉,一边顺口答着我的话,“如今大雍之法形同虚设,一众官员皆以增课为能事,以严划为风力,筹算至骨,不遗锱铢,常法之外,又行巧立名色,肆意诛求,船只往返过期者,指为罪状,辄加科罚,不翻个三五倍,便不会罢休。”

    见文华走去净面,我当即放下账册,一翻身下了床:“雍朝式微,国库亏空,便苛求关口的各钞关所,必须完成固定的征收税额,还勒令‘关税短缺现任官赔支’,现任官只好从我们这些商贾众盘剥,这般下去,恐怕是要先逼反了良民。”

    文华抬起头,脸上犹沾着滴滴水露,胜似海棠般清艳动人,我立马侧身站到她的对面,低头就将手中的绢布覆上她的面,轻柔地拭去水珠,但笑道:“早知要这般小心筹算,战战兢兢,下辈子我定不投商人家,教你不做商人妇。”

    “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文华不知是想起了什么,声音中还有些感慨,“从小我父亲便同我说,‘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汙。’朝野荒钝,蠹虫横行,风云变色间要夹缝挣扎的,何止你我一家,又何止商贾一行?”

    随即话风一转,又悠悠道:“再说了,我下辈子为何还是要嫁你?”

    见她一挑眉,便知是玩笑话,我便也开玩笑道:“大不了下辈子,我嫁你便是。”

    文华是个极聪明的姑娘,从前她一人独掌郁家时,茶叶出入,不假簿记,筹算心计之,时日长久,亦锱铢不爽,而后简郁二家合并,她更是内外各事,俱有所臧否,商会经营,莫可离之。

    许是天寒的缘故,今年的春花迟开了半月,商号处又忙得团团转,唯一一件天大喜事便是文华怀上了孩子。

    我本想让文华在家里安心养胎,商会里头一切有我,文华却不肯,临产的前一月还坐着水船沿绩溪而下,去亲自督一批木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