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献策

加入书签


百官看过那份群牧司奏报的誊本,心中都暗自惊诧了一番,但很快又默不作声了,并没有人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周马政之弊由来已久,不是随便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

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周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养马地, 战马就成了无源之水,被外敌死死掐住了脖子。

虽然有茶马互市而来的马匹,听起来一年贸易五万匹也够多了,但其中主要还是西北的青唐马和大理的滇马。

青唐马生长在高原,并不适合平原作战。滇马就更不必说了,个头矮小,不善奔, 只善走, 拉车驮货是把好手,作为战马却太过勉强了些。

真正合适的养马地,应当是在蓟北和河套。

可惜,这两处要地如今都不在大周手中。

这就是现实。

能够位列紫宸殿中,参与大朝会的官员,少有颟顸无能之辈,即便是本职工作做得不怎么样,至少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的本事是不会差的。

大家都看到了要改革马政的棘手之处,自然不会轻易出头,纷纷选择了明哲保身,静观其变。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想。

摆在眼前的困难固然是很大,但换个角度想一想,要是能够漂亮地把这件事解决了,那又该是何等的功劳呢?

重赏之下, 必有勇夫。

在可能被皇帝青眼有加的诱惑下, 总有人不甘寂寞, 抢着出风头。

这里面, 或许真有几个有着真才实学的, 但更多的,还是那种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一心只想出名露脸的跳梁小丑。

譬如兵部右侍郎司马建就在蠢蠢欲动。

他上次在赵宗全面前进盛长桢的谗言,结果被盛长桢狠狠打脸,惹得赵宗全对他十分不满,若不是顾忌着新旧两党政争后朝堂空虚,恐怕赵宗全早就把他扔到某个偏僻州府去了。

即便如此,司马建也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继续呆在现在位置上的时间已经长久不了了,或许在下一次京察之中,自己就会被寻个由头贬谪出京。

如此迫切的形势下,司马建唯有行险一搏,扭转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印象,才有可能摆脱自己既定的命运。

眼下,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司马建只在心中踌躇了片刻,便下定了决心,迈步出班,高声道:“陛下,臣有一言请奏。”

赵宗全定睛望去,见是司马建,倒也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偏见,如今他最想听到的就是改革马政的良策,至于献策的人是谁,是不是曾经犯过错,这些都可以暂且放在一边。

“准奏。”

司马建闻言心神一松,他最怕的就是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如今机会已经摆在面前,能不能抓住就看他接下来的表现了。

“启禀陛下,微臣之策,名为户马法。”

“哦?”赵宗全来了些兴致,微微侧身道:“何为户马法,速速道来。”

司马建按捺着心中激动的心情,侃侃而谈:“所谓户马法,便是要求民户各计家产养马。坊郭家产二千贯者,以及乡村家产五千贯者,须养马一匹。家产依次倍增,养马数也随之增加。”

司马建一番话说完,赵宗全陷入沉吟。

作为大周少有的雄主,他自然能听出,司马建此策是在旧有的保马法基础上进行改革,相比于保马法的自愿申请,户马法则多了些强行摊派的意味。

不过,在司马建提出的构想中,这种摊派与穷人基本无关,更多的是在强迫富人养马。

这样一来,就让保马法的实施多出了几分可行性,令病急乱投医的赵宗全颇有些为之心动。

盛长桢与司马建是兵部一左一右两位副手,班次离司马建只有咫尺之距,自然将司马建的一番高谈阔论听了个清清楚楚。

盛长桢心里有些意外。

上次板甲之事后,司马建可是做了好一段时间的缩头乌龟,见到盛长桢都绕着走,没想到今天赵宗全在朝会上征求意见,群臣都默然无声之时,这司马建居然又出来蹦哒了。

略一思索后,盛长桢很快又释然了,司马建如今已是穷途末路,不得不行险一搏。

要知道,除了一些触及到底线的事外,当朝天子并没有因言降罪的先例。司马建此举,成则荣耀加身,不成的话,也就是在百官面前丢个脸,这对现在的司马建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