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礼议

加入书签


汴京,太极殿。

赵宗全正在御书房中召见首辅韩章。

赵宗全命内侍递给韩章一本军情奏报,笑呵呵道:“彭时和盛长桢刚到广西道还没一个月,广西道就来捷报了。”

韩章展开一看,奏报写的是盛长桢在宾州斩首千级之事,当即朝赵宗全稽首一礼,高声道贺:“王师甫入广西,便有如此大胜,此皆赖陛下圣威也!臣为陛下贺,为大周贺!”

赵宗全摆了摆手道:“韩爱卿谬赞了,这都是彭时和盛长桢作战得力,朕能有什么功劳?”

“陛下有识人之明,选贤任能,知人善用,这就是最大的功劳!”

“哈哈哈。”

赵宗全虽然嘴上自谦着,但还是不禁面露得色。选派彭时和盛长桢都是他一手所为,如今二人在广西道初战告捷,不正证明了赵宗全的眼光深远么?

眼下北虏的动静已经被查明,只是虚张声势,南边的战事也是一切顺利,彭时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稳住局面,只需要广西道一道的力量即可应付贼军,用不着朝廷中枢再从别的地方抽调军力了。

边疆无事,赵宗全心思自然就放到了内政上。

他又从御案上抽出一本奏章交给内侍,只是这次脸上却是带着寒意:“这个赵立本,昨日居然直接上疏于朕,说不可为舒王定封号。哼,简直是大逆不道!舒王乃朕生父,岂可没有名分!”

韩章接过奏章草草看完,登时明白了赵宗全发怒的缘由。

舒王便是赵宗全的生父赵概,在赵宗全登基后,立即迫不及待地给赵概安了个舒王的名号。

父凭子贵,赵宗全成了皇帝,他的生父与有荣焉也是理所当然,只是个王爵罢了,朝臣们都不曾反对,便是曹太后也是允了的。

孰料,赵宗全要的可不仅仅是个舒王,他想要的,是追封自己的生父生母为帝后,还要称赵概为皇考,而不是如今的皇伯。

赵宗全的心思其实很简单,当年生父赵概无缘皇位,为此郁郁而终,如今自己成了皇帝,自然要给自己的老子出这口气!

自登基为帝那日起,赵宗全就有了这个念头,只是碍于头上还有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朝野间还有许多虎视眈眈的野心之徒,所以只能是暂且按下。

如今边疆无事,赵宗全在朝中也渐渐站稳了脚跟,还从曹太后那里拿回了代表权柄的玉玺,赵宗全觉得时机业已成熟,便开始着手操办此事。

今天召见韩章,就是要让韩章表态。

韩章身为龙图阁大学士,大周首辅,元老重臣,在朝堂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能先把这么一位重臣拉到自己这一边,那赵宗全改称皇考的胜算就能增大许多。

韩章宦海多年,自然明白赵宗全的用意,只能暗自叫苦。

老实说,赵宗全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有悖礼法的。

赵宗全之所以能承继皇位,前提是作为继子过继给先帝赵开益,如果没有经过这一道程序,那赵宗全根本就做不成皇帝。

就礼法而言,现在的赵宗全,就是赵开益的儿子,和赵概已经没有关系。

如今赵开益尸骨未寒,赵宗全就想要过河拆桥,改称赵概为皇考,这种行径,说得严重些,那就是大逆不道啊!

但大逆不道这个罪名,可以被安在全天下所有人的头上,唯独不能安在赵宗全的头上。

原因无他,只因他是大周皇帝,天下共主。

可以想见,一旦赵宗全在朝堂上抛出皇考皇伯的议题,朝臣们无论愿意不愿意,都会自然而然地被分成两派:皇考派、皇伯派。

赞同称赵概为皇考,就意味着站在皇权这一边,而认为应该称赵概为皇伯,则意味着站在礼法这一边。

两边的代表人物也很明显,一边是赵宗全,一边是曹太后。

这是两艘巨舰之间的碰撞,朝臣们顶多就是河鱼,只能随波逐流,即便韩章身为首辅,也只能算是条体态壮硕的大鱼,必须选一边来站。

其实摆在韩章面前的路只有一条。

早在夺玺之时,韩章就已经与曹太后翻了脸,旗帜鲜明地站在了赵宗全这边。在朝野上下的眼里,韩章早就被打上了皇帝一党的标签。

因此,即便韩章对赵宗全追封舒王之举颇有微词,也只能继续为赵宗全摇旗呐喊。

否则的话,既得罪了赵宗全,又得不到太后的信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头不讨好,无论哪边最后胜出,都不会念他韩章的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