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李自成的三个军师

加入书签


  从海路抄人后路,正是袁可立提出的谋略。

  原本历史上,漕运改海运,正是崇明人沈廷扬所奏,被崇祯采纳,并作过试运行。

  作为松江人的夏允彝,对海贸有所了解,想到此策也不稀奇。

  不过,从夏允彝反清的表现看,他不通武略,最终兵败,投水殉国。

  因此,朱慈炫打算安排他留京。

  “夏允彝,若你想现在做事的话,有两个去处供你选择,教育部或政务院。”

  对朱慈炫的用人之道,作为南直隶士子,夏允彝清楚得很,不论功名和资历,只论能力和忠诚。

  上书房的衙门,肯定是现在为官者首选。

  夏允彝心喜之下,思考片刻,躬身回道:“陛下,臣愿去政务院。”

  “王承恩,带夏卿去政务院,再传李岩和牛金星。”

  王承恩领旨,带夏允彝离开。

  不久,李岩和牛金星来到东暖阁,躬身拜道:“臣等拜见陛下。”

  看到这两个造反派,朱慈炫同样感慨万千。

  要是找到宋献策,李自成的三个军师都给自己挖过来,哪怕他仍聚众造反,最多也是个流贼,成不了大气候。

  李岩正直,牛金星圆滑,不过朱慈炫有把握用好两人,相信只要他在,牛金星必不敢作妖。

  “平身吧。”

  待两人平身,朱慈炫问道:“你们都是河南人,可知如今河南旱情如何?李岩,你先说。”

  李岩称诺道:“陛下,河南旱情或许没陕西严重,但也境况堪忧。”

  见他有些顾虑,朱慈炫不禁皱眉。

  高时明轻喝道:“陛下问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无须顾虑!”

  “臣……”

  李岩刚开口要请罪,朱慈炫即刻打断他话:“议事讲究得是效率,请罪就不必,有话直说。”

  李岩眼睛一亮,咬咬牙道:“陛下,陈奇瑜大人坐傎洛阳,筹集粮草,赈济陕西灾民,臣以为有不妥之处。”

  “有何不妥?”

  “河南粮食本就不足,今福王府的粮草皆发往陕西,所采购米粮也来自河南缙绅。如此,河南粮食缺口变得更大……”

  当初,虽然知道河南也有旱情,但以赈济陕民为首要,并没多考虑河南米粮的不足。

  听到这里,朱慈炫神色大变,急忙对高时明道:“高伴伴,即刻八百里加急,下旨给陈奇瑜,尽快实施以粮换盐之策,所换米粮留一部分补给河南。另外,让他督促河南地方官府,汇同缙绅就地筹集米粮,赈济灾民,抗旱自救。”

  “是,陛下。”高时明领旨而出。

  李岩深深一躬,道:“臣替河南上下谢陛下隆恩。”

  摆摆手,朱慈炫再问:“还有什么吗?”

  “陛下,陈大人坐镇洛阳,主要还是为陕地灾民安置作想。臣以为,河南也需重臣坐镇,领导各级官府,进行抗旱自救。”

  提议很好,但朱慈炫并不想采纳,因为人才有限,资源也有限,只能先保陕西。

  “此事再议吧。”朱慈炫转问牛金星,“牛金星,你对河南旱情可有见解?”

  牛金星躬身道:“陛下,河南有锦衣卫监督,朝廷只需严惩赈灾不力的官员即可。待陕地灾民安置好,再行安置河南灾民。”

  从这番回答上看,牛金星比李岩更明圣意。

  没有再问河南旱情,朱慈炫转移话题:“对南直隶局势,可有看法?”

  “陛下,臣以为,当静待时变,快刀斩乱麻!”

  对他的回答,朱慈炫满意地点点头,又问李岩:“李岩,你又有何看法?”

  “陛下,应对南直隶叛乱,想必您已胸有成竹。臣担忧的是,昨日几道圣旨一下,其它布政使司也会不稳。”

  李岩说到这里,牛金星却有异议:“陛下,臣不赞同李岩之言。在南直隶实施新政,实施官吏一体化考试,是会引起缙绅不满,但新政受益者却更多,他们想串联闹事也不易。”

  “噢,详细说说。”对牛金星的话,朱慈炫非常感兴趣,他显然比李岩看得更深。

  牛金星闻言大喜,将自己之前的分析娓娓道来:“陛下,实行新政,受益最大的是把控地方实务的吏员,而他们大多来自缙绅家族,因此缙绅的分化不可避免,此其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