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倭寇

加入书签


  做乾圣朝的官,大家已习惯战战兢兢。

  下朝后,部院高官没回各自衙门,皆在文渊阁等候。

  等什么?

  自然是等圣旨。

  等不了多久,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亲自携撰写好的圣旨,来到内阁值房文渊阁。

  第一道圣旨,对南直隶事件定性为造反,海捕参与造反的南京勋贵、文官、苏松常缙绅及盐商。

  第二道圣旨,所有上奏疏要朝廷通盐路的官员,皆回京待参。

  第三道圣旨,南直隶进行新政试点,增加进行直属衙门,实行官吏一体化改革,并大幅增加官员数目;同时废除南直隶科举制度,实行新教育、官吏一体化考试制度。

  第四道圣旨,确定会试半年后,在京举行南直隶官吏一体化考试,与试资格暂定为生员及以上功名;其他布政使司举子也可参考,但得永久放弃会试资格。考试合格者,经政审录用后,须放弃朝廷给予官员的优渥。

  第五道圣旨,给予每名京官一个特招名额;给予陕西布政使司两百特招名额,授予对象为用心赈灾的官员和缙绅。

  内阁早已准备好,圣旨一到即签发,并会同部院高官前往六部衙门,找各科给事中核审。

  先去的是刑部衙门。

  召集全体有品级官员,刑部尚书虞景辰开始宣读圣旨。

  前四道圣旨,刑部官员虽没公然反对,但神色皆不虞,私底下议论纷纷。

  不过,等第五道圣旨宣读完,他们表面上平静,却掩饰不住内心喜悦。

  在众多官员注视下,刑部都给中也只是迟疑一会,最后叹口气,亲自盖上核签印章。

  随后是兵部、吏部、户部、工部,这四部给事中皆扭扭捏捏核签了圣旨。

  但在礼部却遇到了麻烦。

  南直隶新政,影响最大的是礼部。

  上书房教育部主导全民教育,在地方设置朝廷直属教育机构,教育部当仁不让,没礼部什么份。

  礼部式微难以避免!

  “孟大人,长久以往,礼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礼部都给事中借势拒签,并得到礼部众多官员的大力支持。

  “诸位同僚,可考虑过拒签圣旨的后果?”

  压力最大的是礼部尚书孟绍虞,其他五部都没问题,偏偏他主管的礼部遭拒,致仕恐怕是老天保佑,被下诏狱都是可期的。

  拒签圣旨的后果,大家心里都明白。

  当初内务府伸出橄榄枝,可那户部都给事中,依然无颜留在朝中,怏怏归乡。

  更大的后果是,以乾圣的强硬,今后将会下中旨,以代替圣旨。

  从此,六部科道言官,甚至内阁都没存在必要。

  可事关自己前程,礼部众多官员并没屈服,而是以沉默对抗。

  “诸位同僚,沉默解决不了问题,有话还请直说。”孟绍虞拱手相请。

  礼部官员们仍是沉默,显然没谁会傻到出头,乾圣首创的大明教化建奴钦差团正缺人呢。

  礼部还有一份公告要出,总僵着也不是个事。

  “诸位阁老,待下官去向陛下请罪。”孟绍虞满肚子苦涩。

  官员不作为,在乾圣朝绝对不会受重用。

  施凤来自然不会让孟绍虞独自请罪,道:“我等一起去请罪吧。”

  而此时,朱慈炫正在东暖阁,与孙承宗及杨嗣昌,分析李凤翔刚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情报。

  “两位卿家,那些参与闹事的苏松常缙绅,基本是大海商。来自海上的外援,朕以为应是海盗。”

  因为这个年代,倭国正闭关锁国,历史上大明并没有倭乱发生。

  而对于海盗,朱慈炫第一想到的便是十八芝,此后就是东海的顾三麻子。

  与他相反,孙承宗和杨嗣昌对嘉靖朝的倭乱记忆犹新,第一想到就是倭寇。

  “陛下,苏松大海商,海贸的目的地就是倭国,从那招募倭寇并不难,不可不防。”孙承宗提醒道。

  杨嗣昌跟着分析道:“陛下,大明水师衰败,海盗日益猖獗,然海战是其长,陆战不足为虑。正如孙政务所言,倭寇才是心腹大患。”

  倭寇凶残,朱慈炫自然不会小觑,点点头,问道:“那当如何应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