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妥协

加入书签


  用一道“盐引当期有效,过期作废”的圣旨,将郭允厚等人打发走,只留下孙承宗。

  孙承宗神情有些凝重,问:“陛下,步伐是否迈快了点?”

  原本计划,待局势稳定,再行漕运及北方盐政改革。

  可粮商哄抬粮价,东林党暗中挑拨,户部都给事中封还圣旨,事赶事,这两项改革被赶着提前出炉。

  军事准备不足,步子确是迈得快了点。

  “孙卿担心漕运会中断?”

  孙承宗回道:“卫队从漕工家属中招募,随着消息南传,漕工心有期待,难以煽动,因此漕运应当无忧。但臣担心两准盐业会出问题。”

  大明盐业重心在两准,基本被陕商和徽商把持,他们背后又是藩王、勋贵和百官,势力颇大,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决定争皇位后,朱慈炫便考虑到这些,因此将漕运改革摆在第一位,待时机成熟,再一鼓作气拿下两准盐业。

  可勋贵们自个作死,将长芦盐场吐了出来,不接受就会被其他势力吞掉,他自然不肯。

  “再苦不能苦百姓。”朱慈炫思考良久,说,“孙卿,待百姓解围后,你去见见韩爌。”

  年轻而又强势的帝王,通常很难妥协。

  见乾圣帝愿意妥协,孙承宗甚感欣慰,随即告退。

  心中担着事,朱慈炫便不再默写课本,而是反思起得失。

  近段时间,可谓顺风顺水,且每每都有超出预期的收获。

  这让他心气有所膨胀,作决定过于强势,有时难免草率。

  幸亏,他还能听得进劝。

  虽然有时朝令夕改,但调整却是必要的。

  不能总是强势,有时手段要温和些。

  而且,盐业实行专卖制,需要各方面人才,给他们一条出路,双方都得利。

  想到这里,他吩咐王承恩:“去给方正化传朕口谕,对私盐贩子,惩罚是必要的,但能收编的尽量收编;官员交纳议罪银后,可在盐业公司或盐场任职。他们家属待遇等同京营。”

  “臣领旨。”

  王承恩领旨,匆忙离开书房。

  想了想,朱慈炫招来一内侍,让他去给高时明传口谕,若那位户部都给事中愿意,可在内务府或廉政公署任事。

  能做的都做了,至于能否缓和对抗,就看东林党肯否妥协。

  而此时,东林党元老韩爌,在书房里差点气晕过去。

  堂堂一个前内阁首辅,被百姓围困如此之久,官府不但不闻不问,最后还要自己出米粮,打发那些暴徒。

  耻辱!

  绝对是耻辱。

  “老爷,府中还有范掌柜送的米粮。”

  韩管家小心翼翼地说,令韩爌思绪回到现实,但没吭声,只是挥挥手。

  韩管家会意,躬身退出书房。

  回到会客厅,韩管家问顺天府府尹:“大人,需要多少米粮?”

  毕竟是前内阁首辅的管家,即便有求于人,态度也不亢不卑。

  顺天府尹叹苦道:“韩管家,不是本官不尽心,可百姓太多,现在又是非常时期,本官也不好办啊。”

  “大人,你总得说个数吧。”

  顺天府尹下意识要大张其口,却猛然想到廉政公署,心头一颤,随即笑道:“韩管家,要不这样好了,你拿米粮出来,到府外现场发放,用得了多少算多少。”

  现在都学做清官了?

  韩管家暗讽一声,答应了。

  顺天府尹出了韩府,让人把府门、府前收拾干净,抬出米粮,发给每人一斗。

  领到米粮,有的百姓欢天喜地走了。

  但也有家在附近,为人刁滑的,自己领完米粮不算,还叫上家人一起来领。

  眼瞧着领米粮的人越来越多,韩管家脸色阴沉,对顺天府尹说:“大人,你确定我家老爷,以后不会起复?”

  “呃。”

  顺天府尹神色一凝,向韩管家告声罪,吩咐衙役将领米粮的百姓驱散。

  其他二十位上疏官员府前,发生同样的事情。

  他们不仅成为百姓嘴里的狗官,更成为官场上的笑谈。

  可谓大失颜面!

  阮大铖得报,不禁开怀大笑,曾经被东林党欺压的耻辱,终于雪恨那么一点点。

  写完奏疏,让人送进宫,他方去客堂,与一众党羽喝酒庆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