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江湖人称厨师的噩梦

加入书签


  热门推荐:

  当初这道菜被纳入王府菜系时,在做法和配方上,比之传统的雪绵豆沙是做了一些改动的,后来随着当地人的口味不断调整变化,流传至今也算是自成一脉,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

  后来传承到李牧遥手里,他又做了一些改进和调整,所以他做出来的雪绵豆沙,表皮酥脆内里绵柔,馅料香甜但不腻人,是一道可以一口气吃上三五个都舍不得停下来的甜品。

  在白晓星的心中,这道菜几乎可以与锅包肉媲美。

  先说外形,它的成品必须得是喧软涨满,雪白雪白的,圆滚滚的看起来就像是朵朵棉桃。

  这是白晓星再三要求下,李牧遥反复磨练出的技艺。

  她有略微的强迫症,如果做出来的成品不白不圆,她就不吃,一定要一整个都圆溜溜的,炸出来还得是白胖胖的才行。

  天知道达成她的要求有多难。

  雪绵豆沙的外皮是用打发的蛋清加上适量白糖、淀粉和面粉制成的,对于现代人来说,打发蛋清并不难,因为有专门的电动打蛋器。但是在他们的孩童时代乃至过去,尤其是在这个可以称之为闭塞的古村里,这种高科技产品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蛋清是需要纯手工打发,还得打发到把筷子插进去都不倒的程度,往往三四个蛋清打下来,李牧遥都有种手臂被废掉的感觉。即便是打成很硬的蛋清,可说到底它就是硬泡沫,泡沫这种东西很难摆弄成规则的形状,更别提溜圆溜圆的球形了。

  李牧遥都不记得自己吃过多少个失败的雪绵豆沙,好在一次一次的试验过后,他总算掌握了如何把硬泡沫弄圆。

  这还不够,白晓星要求炸出来的雪绵豆沙也得是白色的。

  包裹好的纯白色雪球要经过油炸才会膨胀起来,但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过了油,就一定会变色,尤其这种蛋清制品,变成金黄色是必须的。

  但是白晓星不答应啊。

  她就说很小很小的时候,姥爷给他做过炸出来还是雪白色的雪绵豆沙,而且她笃定这道菜必须是白色的,不然的话,又哪儿来的雪绵豆沙,不,雪衣绵桃这个名字呢?

  雪衣雪衣,顾名思义就是白的!

  做不出来,白晓星就闹腾,李牧遥被她闹腾的受不了,只好尝试着做,但也只能保证最多只能做出来不那么黄的,她想要的雪白,真不见得可以。

  而他们从小吃的油都是笨榨的黄豆油,黄豆油炸出来的东西必然都是金黄焦脆的,根本达不到白晓星的要求。李牧遥只好央求姥爷进货的时候搞点别的油,当初的他也不懂得什么玉米油、花生油、亚麻籽油之类的区分,就说只要不带颜色的透明油。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现在回想起来,推动玉簪村食用油加工产业的人应该就是小时候的李牧遥和白晓星,虽然季老爷子不爱做雪绵豆沙,但很喜欢看姐弟两个琢磨菜品,看到他们如此精益求精,就去找人帮忙搞原材料,一来二去的,就有头脑聪明的街坊抓住机遇开启了创业之路。

  玉簪村农作物种类繁多,种植范围最广的当属玉米,所以那位出自玉簪村的创业者便选择了玉米油。

  玉米油色泽金黄透明,清香扑鼻,特别适合快速烹炒和煎炸食品。在高温煎炸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炸出来的食品香脆可口,烹制的菜肴既能保持菜品原有的色香味,又不损失营养价值,且烹调中油烟少、无油腻。玉米油还能直接调拌凉菜,既能提升口感,又不会有厚重感。

  再以后的日子里,李牧遥做什么都习惯用玉米油,尤其是雪绵豆沙这道菜,必得是玉米油不可。

  但也不是说,只要用玉米油去炸,谁都能做出雪白的雪绵豆沙,因为在油温的掌控以及时间的拿捏上,也是有相当的讲究的。比如说入锅油温不能太高,浇油时不可过猛,表面凝结硬皮时可开大火,但一定要在变黄之前出锅,但也不能忽略调温的步骤,因为出锅前油温过低,反而会容易造成座油……

  要说做别的菜,李牧遥是靠着某种程度上的天赋,但雪绵豆沙绝对不算,纯纯就是被白晓星给逼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