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为大将军身前挡刀-第2/4页

加入书签
    张诚在战前都会给各部下达明确的军事任务,并非是像其他将领那样只是笼统的下达军令,所以宣府军这边也就能更好地考核各营各部的战场表现,结合既定任务完成情况来核定功绩。

    而立功之后的奖赏,除了升职、赏银、赏田地、赏宅院、免税、免徭役等等之外,张诚还依着秦朝时的规矩,增加了一些如抵罪、赎罪的赏赐,以及记功折罪的规定。

    升职、赏银、赏田地等等都好说,抵罪便是可以用所获军功折抵自己所犯罪过;赎罪就是以自己获得的军功帮助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赎罪免罚。

    而记功折罪就显得有些特别,其意就是将自己的军功记入名册,暂时不领封赏,以为今后折抵罪过时使用,比较类似于存钱在银行的感觉。

    这一系列的军功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宣府军将士想要获取军功的热情,但光靠奖赏激励终究难以维持长久。

    在宣府军中,与军功赏相对应的便是处罚制度,张诚对于麾下的要求更是严苛,虽然平时不欠军饷,且吃得也比别镇兵马为好,三日内必有肉,但军规军纪也比别镇更为严格。

    正是在张诚一手大方封赏,一手大棒惩罚的制度之下,再加上装备精良,操练有素,才使他所率领的宣府军成为了大明第一强军。

    而今,他更发现自己治下的军民百姓们,都以成为自己麾下一名战士为荣,甚至哪一户中有男丁在永宁伯麾下当兵,都是他们炫耀的资本。

    不止民间对官兵的看法改变,由最初的鄙视转换成了如今的仰望,就连宣府军内的那些英雄也被战士们所崇拜,成为他们争相仿效的对象,并暗暗发誓下一次自己也要拼力杀敌,争一枚勋章回来。

    正是看到了勋章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张诚才想起来后世的军衔制度。

    军衔是军人的一种荣誉,军衔制是以军官的职务、资历、贡献、才能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定标准,并依此来决定将官们的军衔晋升。

    同时,军衔制度也能够进一步理顺军官的编配关系,还能极大地增强将士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更可以提高军官的素质,以加强对军队的指挥、管理、保障和协同等方面。

    不过,对于此时的大明官将们来讲,军衔制度还是有一些超前了。

    大明朝其实也是有散阶与勋官制度,其与后世的军衔制度略有相似之处,但却又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明朝的散阶属于荣誉称号,指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品阶,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很像是后世的军衔,一称散官或阶官,指获有散阶的官员。

    而且大明的散阶和勋官都是有文武之分,如文散阶有四十三阶,武散阶有三十阶,而文勋官也有十阶,武勋官更是有十二阶。

    其不但有文武之分,更名目繁多,操作复杂,而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散阶,还是勋官,都属于国家名器,非是张诚可以拿来随意授予部下将官们的。

    所以,他才想到了利用后世的军衔制,来实现自己进一步提升部下将士荣誉感,并使将官们的职务、资历、贡献和能力相匹配,加强对部下将士的指挥、管理与保障等。

    但他的这一举动却使得大家隐隐有一丝担忧,恐有私设官名、私授官职的嫌疑,一旦被有心之人侦知,上表章弹劾又当如何是好

    大家之所以有反对的意见,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张诚好

    毕竟现在都已经紧紧地拴在了一条藤上,永宁伯张诚作为这一团队的领头雁,他的一举一动已经关乎整个团队的荣辱与存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