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渔翁得利-第2/4页

加入书签
    他虽然话说得十分愤慨,然面上神情却看不出一丝怒意,却转头望着张诚笑言道:“这些人虽然可恶,然若非遇上永宁伯,怕也是无人能治啊。”

    张诚听他似乎话里有话,忙接言道:“张诚一心忠于皇上,奸商数典忘祖,其生在大明,乃皇上子民,得皇上恩典,才能行商天下,赚取我大明子民的银子。

    而今,却为了一己之私利,走私资奴,如此行为,无异于以我大明子民之膏血,输利于奴贼,去岁锦州战奴之功,被其溃于一夕之间。

    此等通奴卖国之奸贼,不除之,何以安为皇上浴血将士之心,平天下万民之愤?”

    张诚说着不由站起身来,面朝京城方向“噗通”一声跪了下去,抱拳遥拜道:“我张家世代守边,皇恩浩荡,无以为报,只愿凭此血肉之躯,护皇上安民平贼驱虏,护我大明万世永昌!”

    边永清见张诚如此,神情瞬间数变,虽不知他所言是否真心实意,却仍是起身说道:“永宁伯忠肝义胆,世所共知,这是毫无疑问的。

    就是皇爷在宫里,也常常称赞永宁伯忠勇双全,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当为国之柱石,百官众将之楷模。”

    其实,边永清直到现在都不能断定,永宁伯张诚是否真的对崇祯皇帝忠贞不二,但至少在表面上张诚对崇祯皇帝并无不敬,且也一直在忧心国事。

    更何况此刻的大明,内有流贼作乱,几乎已无人能治,外又有建奴窥伺中原,屡犯内地,隐隐已有代明之心。

    “你到宣镇,要代朕看好张诚,灭贼御虏,尚需他为朕出力。”

    临行前,崇祯皇帝的嘱托犹在耳边,这也是边永清对张诚收拾山右奸商一事,并不十分反对的根本原因。

    …………

    其实,山右众商人勾结边将与朝官里通建奴一事,宫里的崇祯皇帝也有所耳闻,甚至于辽饷、练饷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也并非是完全的不清楚。

    只不过,朝里朝外的到处都是东林党官员,就连民间那些有名望的士子也多身在东林一党,他们紧紧抱团在一起,上欺瞒皇帝,下祸害百姓,搅得大明几近崩溃边缘。

    崇祯皇帝即位之初,以雷霆之势剪除魏忠贤的阉党势力后,也曾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力图挽回大明朝的衰落之势,实现自己中兴大明之伟业。

    与此同时,他先后起用李标、韩爌等为首辅,组成了“东林内阁”。

    可他们这些人只积极协助崇祯皇帝处理“钦定逆案”,大力恢复天启朝时候,被迫害的东林党人的名誉。

    在朝廷内外形成了“东林大盛”之局面。

    虽然,还有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侍郎申用懋等非东林党的官员,也被留在内阁之中。

    崇祯皇帝的本意,是以他们来制衡东林党的势力,可这四人却被东林党人暗地里称为“内阁四凶”,急欲除之而后快。

    而东林党人在掌握了朝廷权力之后,虽也做了一些有利国家和民众的事情,但更多的则是为其党人牟利。

    他们上对大明皇帝的威权阳奉阴违,下与士绅豪族富商们相勾结,通过手中权力制定出偏向商人的国家经济政策,把朝廷赋税全部加在土里刨食农民阶层身上。

    更为甚者还通过手中权力抑制大明朝廷对盐税,矿税,酒税的收取,甚至直接免除了江南外贸的出口关税。

    财政的缺失使得大明国库枯竭,入不敷出,直接导致了围剿流贼的不利,以及边疆对战建奴上的的失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