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好大的口气-第3/4页

加入书签
    今日在议事厅内的众人,早已将勇毅军视为一个整体,而他们自己则是其中的一员,在他们看来勇毅军就等同于他们的家和未来。

    而永宁伯张诚则是勇毅军这一军事集团不可或缺的核心,且还是唯一的存在,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彻底造成麾下各将领官员心里只有永宁伯,而完全无视了京师紫禁城里的那位大明皇帝陛下。

    试想,连崇祯皇帝都不入眼的魏知策、王元景等人,又怎么会在意张诚直呼宣大总督江禹绪之名呢?

    不过,贺飚虽然对勇毅军这一新兴军事集团的整体性,也十分认可认同,但刻在骨子里的思维,很难立时改变,他自幼修习礼法刑律,其思想也是一般的刻板,不似旁人那般懂得变通。

    然,正是因为贺飚明礼守法,又刻板到不近人情,张诚才会对其越发信任,非但将整个勇毅军的纪律建设工作,全委于他一人身上,更赋予他查纠宣镇各官将之责。

    “伯爷,不止江总督要上门问罪,镇城朱抚臣也是连日派人来传话,欲与伯爷晤面详谈,都被属下挡了,只推说伯爷偶感风寒,不宜见客。”刘承祖这时在一旁插言禀报道。

    张诚摇了摇头,叹气道:“瞧瞧,只不过抓了几个奸商而已,就搞得督臣抚臣都来上门问罪,说不得,再过几日,大同巡抚、山西巡抚也会打上门来嘞。”

    众人自然听得懂他话中的玩笑之意,不由响起一阵哄笑之声。

    张诚略微皱了皱眉头,淡淡地对着张成芳说道:“那个范三拔,要尽速撬开他的嘴,把口供录好,才能哄得过江禹绪和朱之冯这一关。”

    “父帅放心。”

    张成芳十分爽快地答应着,又道:“大猴,已从张家口赶回,有他在,莫说是范三拨,就算是铁人石人,也得开口。”

    张诚点了点头,却听王元景在一旁说道:“伯爷,刘参将昨日有言,有一乡老名孙时相,乃世宦之家出身,素有博学贤德之名,欲求见伯爷。其言……”

    见王元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张诚也越发好奇,不由开口问道:“尽管说来,我又不是小肚鸡肠之人,无妨!”

    王元景这才一脸正色地说道:“那孙时相有言,伯爷麾下虽有猛将数十,精兵数万,然将来若想登堂入室,封侯拜相,则非用他不可……”

    “啥?”

    就连向来以稳重著称的魏知策,闻听此言,都不由满脸惊奇之色,忍不住说道:“此人,好大的口气!”

    议事厅内瞬间沉寂下来,几乎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觉得那孙时相之言,简直是狂妄至极,不可思议。

    然,厅内众人一时间也琢磨不出,张诚会有何反应,不由得将目光都集中在永宁伯的身上。

    “孙时相?”张诚的眼中也闪过一丝鄙夷的神情。

    参谋将军王元景见永宁伯发问,忙回道:“对,就是叫孙时相。”

    勇毅军体系内,永宁伯张诚特设了参谋、参赞、参议等职,他原本是想使之成为后世军队里参谋与参谋长的存在。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总是觉得有些许别扭,便再次明确其官名分别为参谋将军、参赞军务、参议军事。

    “宣府本地人?”

    “是的。”

    王元景正色回道:“据刘参将介绍,孙家祖上曾出过进士,其名孙世芳,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分校、国子监司业等职,晚年著有《宣府镇志》,记述边关镇事,更是与尹耕合著有《两镇三关志》,同受世人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